——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光榮愛國主義傳統的民族。國家的富強統一,民族的繁榮昌盛,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曆史上,多少中華兒女以祖國前途、民族命運為己任,勇挑曆史重擔,振救民族於水火,即使拋頭顱、灑熱血亦在所不惜,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中國人民的驕傲。當今的中國,要實現跨世紀的宏偉大業,要實現中華民族的複興,同樣需要每一個中華兒女肩負曆史重任,堅定愛國主義信念,強化責任意識,滿懷激情地譜寫祖國美好明天的華章。

振興中華的依靠力量

人民群眾是曆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曆史前進的力量源泉。古往今來,是人民群眾集體創造和繼續創造著人類的文明。今天,必須堅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團結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團結維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結成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緊緊依靠工人、農民、知識分子,才能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續寫中華民族華美的曆史篇章。

愛國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法寶。它是在我國長期的革命實踐鬥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中國共產黨建立和發展統一戰線的基本指導思想和目的,就是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向上的力量,以完成黨的不同時期的任務。它的實質就是無產階級為爭取革命和建設的勝利,加強自身團結和組織同盟軍。這是黨的總戰略、總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統一戰線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內容、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在民主革命時期,革命的主要任務是反帝、反封建,爭取國家民族獨立,人民民主自由,建立一個嶄新的中國。結合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我們黨建立了鞏固的工農聯盟,正確處理了與資產階級又聯合又鬥爭的問題,組成了由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等各階級各階層的革命聯合陣營,一齊反對共同的敵人,從而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進入社會主義時期以後,各種社會情況發生了新的變化,統一戰線也隨之發展到一個新的曆史階段。社會主義的製度建立以後,黨的工作中心變了,要大力發展社會經濟。這時,工人階級的領導地位大大加強,農民也走上了集體化道路,知識分子成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各兄弟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友愛,成為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成員;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的愛國熱情也日趨高漲,在支援祖國建設,促進祖國統一方麵發揮重要作用。所以,社會主義時期統一戰線已經發展成為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由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所組成的,包括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在內的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在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事業中,統一戰線的中心任務就是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親密聯盟的基礎上,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國內外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社會發展的目標,並按照“一國兩製”的方針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在國際上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所以,新時期統一戰線的基本任務可以概括為“統一祖國,振興中華”。

統一戰線有利於國家和社會的團結穩定,有利於祖國和平統一。正如鄧小平同誌所指出的:

統一戰線仍然是一個法寶,不是可以削弱,而是應該加強;不是可以縮小,而是應該擴大。

新時期統一戰線首先有橋梁紐帶作用。統一戰線人多麵廣,有廣泛的社會聯係,他們能在社會各階層、知名人士、國內外愛國人士之間牽線搭橋,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其次,統一戰線內部有很多知識分子、專家學者,是一個很大的智囊團,他們可以為祖國建設出謀獻策,貢獻聰明才智,為社會主義大廈增磚添瓦。統一戰線可以對執政黨加以監督,發現並糾正其缺點錯誤,對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有很大的好處。

工人階級是我國的領導階級,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必須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階級。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工人階級中湧現出了一大批先進工作者,他們感人的事跡表現出了高尚的忘我犧牲精神、高度的主人翁責任感和艱苦創業的精神。鐵人王進喜、鞍鋼勞模孟泰、平凡的汽車乘務員李素麗等等,就是他們中的光榮代表。

農民占我國人口的絕大多數,是社會主義製度的堅定擁護者,是工人階級的天然同盟軍。在革命戰爭年代,農民作為工人階級的同盟軍,為爭取中國的勝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在農村的社會主義改造和農村建設中,農民曾爆發出極大的革命熱情和創造力。在改革開放中,中國農民又打了頭陣,立下了殊功。中國的改革是從農村開始的,他們創造了聯產承包責任製,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農民在離土不離鄉的情況下,大辦企業,使得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極大地推動了改革的發展,被稱為中國改革中的一大創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