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子是我國工人階級的一部分,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黨一向重視和關心知識分子,建立了一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很好的知識分子隊伍。李四光、華羅庚、郭沫若、茅盾等是老一輩知識分子中的傑出代表。羅健夫、蔣築英、陳景潤等是新一代知識分子的傑出代表,他們曆盡坎坷終不悔,為社會主義事業鞠躬盡瘁。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廣大知識分子、特別是從事教育、基礎科學研究的知識分子,在艱苦的條件下,從大局出發,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表現了高度的愛國主義覺悟和高尚的奉獻精神。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突飛猛進的現代,我們必須更加重視知識和人才。作為青少年一代更要從小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為擔起社會主義建設的重擔做好準備。

各民主黨派、黨外民主人士、人民團體、台灣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曾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維護國家統一、社會安定和各族人民的團結等方麵,發揮了重要的曆史作用。新時期,他們在政治協商、民主監督方麵發揮著不可代替的作用,在推動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民主法製建設,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發展我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友好關係等方麵,又作出了新的貢獻。他們始終是推動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奔騰向前的一股重要力量。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我們的一切革命和建設成果,都是各兄弟民族共同創造的。各民族通過幾十年共同戰鬥,現已結成了社會主義的團結友愛、互助合作、共同繁榮的新型民族關係,並在粉碎分裂祖國的陰謀活動,維護民族的團結和祖國統一方麵作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人民的子弟兵,在曆史上立下了不朽的功勳。新時期,人民軍隊不僅成為保衛社會主義祖國的鋼鐵長城,而且成為建設物質文明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可以說,沒有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他們永遠是人民利益的捍衛者,永遠是最可愛的人。

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政治保證。曆史證明:隻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才能取得民族獨立,人民才得解放,新時期,才能團結各方麵力量,同心協力,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順利推向前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

祖國統一,千秋大業

祖國的統一,民族的團結,是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的基本條件。中華民族曆來具有熱愛和平、熱愛統一的優良傳統。曆史上中華兒女以祖國的統一,民族的團結為己任,譜寫了一曲曲維護和平統一的愛國主義壯歌。今天我們仍要繼承發揚優良傳統,堅定信念,為祖國的統一,為民族的富強,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我們偉大的祖國具有泱泱大國的氣度,具有大統一民族的光榮傳統,她經曆了多少次“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滄桑巨變,卻始終以博大與精邃包容了一切,總的趨勢是和平與統一的。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順乎曆史發展趨勢,結束了我國長期以來的分裂割據局麵,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集權國家,開始了統一的多民族的大融合。從那時起,為了維係這種統一的多民族的大融合局麵,多少中華兒女,“常思奮不顧身,而詢報國之急”,用青春與生命譜寫了人生華美的篇章。王昭君、文成公主是我國曆史上推動民族團結的“和平使者”。西漢時期的王昭君,為了使漢族與匈奴族長期修好,毅然應召接受匈奴呼韓邪單於想與西漢“和親”的要求,遠嫁漠北,譜寫了“昭君出塞”的華美篇章,加強了中原漢族與北方少數民族的聯係,使多民族的融合在漢代進一步加強。唐朝文成公主和蕃的故事,一直成為藏漢人民千年不衰的美談。唐朝李世民即皇位後,為加深漢藏人民的友好聯係,於公元641年讓唐朝宗室文成公主出嫁吐蕃,與吐蕃國王鬆讚幹布聯姻,開創了漢藏兩族人民血肉相連的姻親關係。李世民、王安石是順乎社會發展趨勢的傑出人物。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曆史上有名的開明皇帝,他在位23年,政治上比較清明,經濟上逐漸繁榮,社會相對安定,國家政權和國防日益鞏固和強盛,被世人稱為“貞觀之治”。被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列寧高度稱讚為“中國11世紀時的改革家”的王安石,是北宋神宗時的丞相,他為了擺脫北宋政治、經濟等方麵的困境,力謀變法。他變法的目的盡管是從維護封建統治為出發點,但他提出的某些改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願望,有利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戚繼光、鄭成功是抗擊外侮的愛國英雄;陳勝、吳廣是點燃推動曆史前進烽火的社會力量代表……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思想和行為,有效地促進了曆史發展的進程,維護了祖國的統一、民族的團結。他們的愛國精神,是鞭策後人為中華民族的昌盛而奮進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