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母親般的恩惠(1)(3 / 3)

太陽光是地球上萬物賴以生存的能量源泉,不但人類和綠色植物離不開陽光,而且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物的生物的能量也來源於太陽。地球的公轉和自轉使地球表麵接受太陽光照狀況發生著周期性的變化,例如四季變化和日夜更替。這些變化又影響著生物節律變化,即生物活動出現光周期性。日照時間的長短控製著植物生長和動物活動的規律。植物的生長成熟受日照影響,動物由於季節性變化,也出現一些周期性現象,如動物的繁殖周期、鳥類的遷移、魚類的洄遊和產卵等。人類也直接受陽光變化的影響,如人們情緒、體力和智力的變化、婦女月經周期等,生物學家們稱這種變化為人體生物鍾,每個人都有自己特定的生物鍾,它控製著人們體力周期、智力周期和情緒周期。優生學上認為,如果一對育齡夫婦三個周期都處於最高峰時,此時懷孕最有可能生下健康和智商高的寶寶。

三、水生命起源於水。傳說在生命誕生前地球呈熔融狀態,熾熱的高溫使水全部化為蒸氣,變成包圍地球的雲層,在雲層之下,地球溫度慢慢下降,雲中的蒸氣開始變成水而降雨,大雨連續下了幾千年,填滿了所有裂縫和鴻溝,淹沒了窪地,誕生了海洋。有了水,地球才進入了生命發展階段。

水是一切生物有機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參與人體生命活動的所有過程。一個成年人體內的含水量大約占體重的60%,嬰幼兒體內的含水量為體重的70%~80%。其他各種生命也都離不開水,蔬菜和水果含水分大約90%,魚身體內的水占其體重的80%。據天文學家的探測,在太陽係中有許多類似於地球的行星,可是這些星球上沒有生命存在。為什麼呢?主要原因就是缺水。

地球上有多少水?地球表麵71%的麵積覆蓋著水,總共大約有水13、85億立方公裏。相反,在太陽係中,至今還沒有發現除地球以外哪個星球上有水,更不要說有地球上那麼多的水了。號稱“水星”的太陽係行星,其實一滴水也沒有。地球上的水若全部鋪在地球表麵上能有2、7米厚。

海洋是地球水的主體,大約有13、4億立方公裏,集中了地球表麵水的97.3%以上,世界上有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還有大的海和灣54個。

地球陸地上縱橫交錯的大小河流數也數不清。星羅棋布的湖泊,看不見的地底下,都蘊藏著大量的水。地球上不僅有液態水。還有在高山上和南北極堆積著厚厚的冰雪——固態水;空氣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氣,這是氣態水。可見,地球表麵,上至天空,下至岩層,到處都有水的行蹤。

正因為地球上有很多水,地球才能養育多種生物,包括人在內。水是生命之源,千真萬確。

四、土地

人們經常使用“土地”和“土壤”這兩個概念,其實,這兩個概念本質是一個,隻不過分別具有一定的特指含義罷了。

常說的土地,就是可以用來耕種農作物的地球外表的某一塊麵積,而土壤則是土地的物質性特指。什麼是土壤?原來,地球表麵均是岩石,岩石風化之後才變成了土壤,植物從土壤裏吸取各種營養和水分,在陽光下進行光合作用,為人類和動物提供食物。

然而,人類生於斯、長於斯的地球上究竟有多少土地呢?

在地球上,陸地麵積有14800萬平方公裏,其中近1400萬平方公裏被冰雪覆蓋著,所以,實際上受人類支配的土地大約隻有13400萬平方公裏。在這當中,耕地約占10、8%,草原和牧地約占2.3%,林地約占30.1%。

人口增長造成城市膨脹,建築物增加,這也要損失大量土地。據統計,世界上大城市的麵積正以高出人口增長率兩倍的速度在擴大。在20世紀的後1/4時間內,全球新增的建築麵積約是原有建築物的兩倍半。未來城市的發展,僅人類居住一項,世界每年要失去14萬平方公裏的耕地,6萬平方公裏的牧場,18萬平方公裏的森林。顯然,對破壞土地的行為如不加以有效製止,按人口計算的農田麵積將大幅度減少,這是對人類食物來源的巨大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