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逆來順受也有頭(5)(2 / 2)

英國首都倫敦,從11世紀起就是歐洲重要的商業、政治中心,在倫敦城絢麗多彩的建築之中凝結了曆代能工巧匠的聰明才智和畢生心血,然而它們也同樣被腐蝕得斑駁陸離。世界聞名的聖保羅大教堂變得像個天花病人,表層2毫米的石麵都遭到剝蝕,其他建築群也遭到同樣的命運。在荷蘭,裝有大批優美雕像,具有500年曆史的聖約翰教堂在酸雨作用下,“正像糖一樣在逐漸消蝕”。瑞典的斯德哥爾摩一座13世紀建造的著名教堂上那鐵鑄的尖頂,如今變得烏黑鏽損,好像一把剛出土的鐵劍。

坐落在法國北部的城市魯昂的聖母大教堂,始建於中世紀,是一座宏偉建築。近一個世紀前,被譽為印象派之父的法國畫家莫奈,曾以這座大教堂為原型,創造了30幅最為著名的繪畫,該教堂也因此成為聞名的遺跡。魯昂聖母大教堂坐落在著名的塞納河畔,周圍有60家化工廠和煉油廠。戰後40多年來,大大小小的煙囪每天都向潮濕的空氣中排放數百噸二氧化硫,結果形成了大量的酸雨。這座大教堂經常受到酸雨的鞭撻,硫化物附著在石質牆麵,使得原本是淺棕色的牆麵逐漸變黑,最後一塊塊地剝落。現在,根據《聖經》故事創作的人物雕像已經麵目全非,並不斷斷裂和倒塌,整座建築物有徹底毀滅的危險。當地的博物館負責人萊斯克羅阿說,在莫奈作品中,這座雄偉的教堂浸浴在晨曦晚霞之中,輪廓柔和,猶如融化了一般。“如今,它更在加劇地‘融化’”。

在中國,情況同樣不妙,重慶江邊山崖上的元代石刻佛像,曆盡滄桑,如今卻在酸雨腐蝕下顏麵無存,佛頭變成了一塊塊石疙瘩。北京故宮、天壇上的大理石欄杆,盧溝橋上著名的石獅子等,在近幾十年中由酸雨造成的損害超過了幾百年風吹雨淋的風化作用,剝蝕速度大大加快。

酸雨不僅僅對銅與石、房漆、鐵橋等造成危害,甚至書籍也會受到威脅。據國外統計,美國每年花在修繕受到酸沉降物破壞的古跡的費用超過50億美元,波士頓高級藝術博物館館長亞瑟·畢爾說:“現在對黃銅和青銅來說,如何處理酸沉降物是一個難題。”大多數危害在於酸沉降物與雕像的黃銅發生反應,把金屬表麵變成一種化合物——硫酸銅。由於硫酸銅在雨水中具有很強的可溶性,雕像開始漸漸地被“洗掉”,即溶蝕。

青銅或黃銅的雕像變成淡綠色,呈現出蝕的跡象。矗立在紐約自由島上的自由女神銅像,早已披上了一層厚厚的銅綠,近幾十年來腐蝕速度顯著加快,迫使美國政府於近年不得不“大動幹戈”,進行清洗和保護。

酸沉降物對由大理石和石灰岩建成的紀念碑的危害更令人吃驚。它們在硫酸的作用下生成硫酸鈣,大雨很容易把硫酸鈣從雕塑上衝洗下來。這種酸危害的作用對舊石塑像十分明顯,像雅典的一些雕像,其麵容逐漸地消失。而曆史不長的建築也難逃厄運,在華盛頓的美國國會大廈,由於受酸雨腐蝕,光滑的大理石牆壁已出現凹坑。科學工作者發現,一次暴雨帶的酸足以衝蝕幾微米的岩石麵,多次下雨,就能顯著增加岩石麵的侵蝕。

為了對付酸雨,保護文物古跡的科學家們采用了一些防腐劑。對金屬雕塑可以用“犧牲塗料”,如把蠟或塑料塗在金屬上,然後將這些塗料隔幾年更新一次,對於石雕塑料和其他塗料也比較有效。還有很多方法保護古建築,而真正對付酸雨威脅的辦法是釜底抽薪——控製其產生的根源——煙囪排放的廢氣。

此外,大氣汙染也可對文物造成危害,因為廢氣裏含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在倫敦,特法拉加廣場上英王查理一世的塑像因煙霧腐蝕已麵目皆非;在日本,東京上野西洋美術館庭院中的羅丹雕像,在幾年時間裏被腐蝕得醜陋不堪。

在自然與人之間說話

1.自製一個小溫室,放到陽光下,進行觀察然後寫一篇“溫室效應”的小報告。

2.調查我國哪些冰箱廠開始生產無氟冰箱,提醒人們要買無氟冰箱。

3.調查學校或家庭周圍有哪些噪聲。

4.從一家推算一樓,每天有多少垃圾運出城,組織同學去看看垃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