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打開心窗,認識心理狀況(1)(2 / 3)

(25)處處以為自己不如人

(26)喜歡與能力不如自己的人交往

(27)發現別人在竊竊私語,便懷疑在說自己壞話

(28)常常感覺沒人理解自己,於是心情煩悶

(29)在熟人麵前表現得外向開朗,在生人麵前則內向害羞

(30)常常懷疑別人取得的成績和榮譽,甚至嫉妒

(31)缺乏安全感,常會感到莫名的害怕

(32)在黑夜中行走,感覺身後有人尾隨

(33)經常懷疑自己接觸的東西不幹淨,所以反複洗手,換衣服

(34)對明知已做好的事情不放心,反複檢查,如反複檢查已鎖好的門窗,反複核對已寫好的賬單、信件或文稿等

(35)經常不自覺地去想一些不愉快的回憶或想法

(36)對某種疾病或者細菌非常地敏感,恐怕染病上身

(37)心煩時常常猛吃零食或者去瘋狂購物

(38)如果事情的結果和自己的預測不符,常常會懊惱不已

(39)經常不聽勸告,針對一些事情不能與大家達成共識

(40)每隔幾分鍾都要拿出手機看有沒有電話或短信

測評方法

A得2分,B得1分,C得0分

評價參考

(1)0-8分,心理非常健康,請放心

(2)9-16分,基本還屬於健康的範圍,但應有所注意,可以找朋友或家人聊聊

(3)17-30分,你在心理方麵有了一些障礙,應采取適當的方法進行調適,或者進行心理谘詢

(4)31-40分,你可能患了某些心理疾病,應找專門的心理醫生進行檢查治療

(5)41分以上,你有嚴重的心理障礙,應及時找專門的心理醫生診治

二、心理問題的成因

當今社會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已經日益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身體健康。

但是造成心理問題的原因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公認的比較合理的說法。但是較一致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生物性因素

形成心理問題的生物性因素主要包括遺傳因素、人體疾病、生化改變以及藥物治療等。

曆史上最早提出遺傳決定論的英國心理學家高爾頓,在《遺傳的天才》一書中指出:遺傳缺陷可以引起發展障礙與精神障礙。遺傳因素在許多精神疾病的發病原因上,確實有著明顯的作用,基因的變異構成了心理異常的基礎。

很多臨床病例研究證實,腦部疾病如腦炎、腦腫瘤、腦血管病都可引起精神障礙變態行為。同時感染、中毒、代謝等也是心理異常發生的重要原因。例如,低血糖症引起意識模糊;甲狀腺功能減退伴發抑鬱症等。

體內生化改變亦可以伴發心理和行為變化。對情感性障礙的研究揭示,單胺類神經遞質有代謝障礙作用,如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的代謝失常,可以誘發心理障礙。藥物中的抗精神病藥如氯丙嗪等可阻斷多巴胺受體,用後可使患者鎮靜,減輕幻覺與妄想症狀。然而,促神經遞質釋放的藥物如苯丙胺,則可引起類似精神病樣的反應。

2.社會文化因素

生物性因素決定著心理現象的發生和存在,而社會文化因素則決定著心理現象發生、發展和變化的方向。形成心理問題的社會文化因素包括:政治、經濟、宗教、文化教育、倫理道德、風俗習慣、生態環境和家庭、人際關係等諸多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