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媽,我是王雲,是您看著長大的小雲啊!十二年了,我回來了!”青年此刻有些激動,見中年婦女並沒有認出自己,立馬指著自己說道。
“小雲?你是小雲!你這孩子,當初走的時候也不跟大媽說一聲,就這麼一聲不響的走了,一走就是這麼多年...”中年婦女看著眼前青年,臉上滿是驚訝,一些塵封往事,也漸漸在腦海中浮現。
王雲小時候也是個苦命的孩子。因為風俗原因,以前的陳塘村是沒有外姓人的,村子裏所有男丁都是姓陳,直到二十六年前王雲的父親帶著王雲來到這裏。
二十六年前,一個落魄邋遢的老頭抱著一個兩三歲的小孩流浪到了陳塘村,想用身上一些值錢的東西在陳塘村買下一個住所。雖說這老頭落魄邋遢,可身上的幾樣玉器掛飾倒是幾個值錢的寶貝。改革開放以來,幾個村莊也擁有了用磚塊水泥建造起來的有模有樣的學校。於是,陳塘村場地東邊的老學堂也就置閑下來,剛巧碰上有人要在村子裏買房,還沒有什麼特別要求,村子上也樂得將它換買了。於是這個糟老頭和這個孩子就在陳塘村住了下來,還和張大媽成為了鄰居。
老頭自稱姓王,名叫王嶽,懷中抱的孩子是他兒子王雲。雖說沒有人相信老頭會有一個這麼小的孩子,可在這大山裏,信息封閉,也曾經有過好幾戶人家從外麵買進小孩的事情,所以大家也就見怪不怪了。
王嶽一向身體不好,陳年舊疾,不能幹過多的活,而且還經常酗酒,所以王雲小時候總是挨餓,有一頓沒一頓的,全靠左鄰右舍的接濟,勉強度日。張大媽沒有孩子,而且家境在村子裏也算過得去,見到王雲這孩子命苦,心中同情,所以自小就對王雲照顧有加,也能算得上是王雲的半個媽吧。
王雲從小就很懂事,也很討人喜歡,五歲的時候就開始學會做家務,十歲以後家裏的事情基本上都是由他打理的。直到十二年前王嶽去世,王雲為父親王嶽料理完後事之後,就莫名其妙的離開了,沒想到,這一別就是十幾年……
張大媽一想到這些,看著那張依稀還有些熟悉的臉龐,差一點就悲喜交加的哭了出來,激動地道:“快讓大媽瞧瞧,唉……這些年真是苦了你這孩子了。”說著就扔下掃帚拉著王雲往自己家裏走,口中說道:“這大過年的,你家裏這麼久也沒人住了,今天就在大媽這兒吃年夜飯吧,你走這些年大媽也時常到你家院子房子打掃打掃,也不算太髒,等會兒大媽再去整理一下,你也可以去看看。”王雲剛回來沒有地方吃住,張大媽也忙著為他張羅著。
“嗯,謝謝大媽。”感受著張大媽那好久未曾有過的關心,王雲感激的輕聲應答道。
晚餐很豐盛,張大媽夫婦也非常熱情,噓寒問暖,問著這些年來王雲在外麵的經曆。歎息著,喜悅著,也漸漸的衝淡了王雲多年遠在他鄉,回來卻是有些物是人非的那一絲傷感。吃完了這一年的最後一餐晚飯,在告別聲中,王雲離開了張大媽的家,不知不覺已經來到了告別了已經十二年的——家。
十二年...四千三百多天,在時間的衝刷下王雲甚至認為自己已經忘卻那熟悉而又親切的感覺,可是在這一刻,當他再次踏入這扇破舊的大門的時刻,他知道,他錯了!一段段過往記憶紛紛在腦海中湧現而出,這裏一切的一切依舊是那般的熟悉和親切。王雲走到牆角邊,輕輕拂去牆角的積雪,翻開牆角的一塊石頭,石頭下麵有一絲微弱的亮光閃出,這是他小時候玩耍時偷偷藏下的一顆玻璃珠子。物是而人非...悄無聲息,淚水滑落,王雲此刻已經淚流滿麵。
怎麼會忘記,他怎麼可能忘記!永遠也不會忘記!因為...這裏是他的家,他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