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陸曄、潘忠黨:《成名的想象——社會轉型過程中新聞從業者的專業主義話語建構》,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academic_zjlt_lw_view.jsp?id=3880。
37、張強:《“新權威主義”在中國》,香港中國研究服務中心。
38、趙心樹:《知理的民主,還是盲情的媒主?》,中國新聞傳播學評論。
39、展江:《警惕傳媒的雙重“封建化”》,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academic_xsjd_view.jsp?id=4154。
40、孫宏利、白詠珍:《城市廣播發展的態勢和前景》,《中國廣播》2005年第1期。
41、李文明:《中國網絡媒體的十年之癢與網絡電視的機遇及挑戰》,http://bbs.mediachina.net。
42、賈果等:《論技術域、技術理解與技術進化》,《科學技術與辯證法》,1990年第4期。
43、牟煥森:《馬克思與技術決定論研究》,《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2年6月第19卷第3期。
44、黃錇堅:《技術決定論的多種麵貌與技術概念的多重含義》,《自然辯證法研究》2006年6月第16卷第6期。
45、邱惠麗、宋子良:《對“技術發展規律”研究的回顧及再認識》,《自然辯證法研究》第20卷第1期。
46、黃升民:《2003:生死存亡數字化——分析廣電媒介變局的五個觀點》,《現代傳播》2003年第5期。
47、鄭貞銘:《傳播科技與新聞理念》,《國際新聞界》2002年第1期。
48、趙曉力:《互聯網新聞規管的新思路:評〈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網絡傳播》2005年第11期。
49、彭蘭:《RSS挑戰網絡信息生產與消費》,《中國記者》2005年第12期。
50、江江:《技術·政治·文化——韓國網絡公民媒體的現狀與曆史背景》,《國際新聞界》2006年第2期。
51、王瑩:《西方媒體如何與博客“共舞”》,《青年記者》2006年第3期。
52、陳力丹:《試析因特網上的自由與民主》,《現代傳播》1999年第1期。
53、丁未:《網絡空間的民主與自由》,《現代傳播》2000年第6期。
54、金建斌:《現代技術:集權,民主及其他》,《現代傳播》2000年第1期。
55、胡泳:《試論頻道化管理(問題探討)》,《新聞戰線》2006年第1期。
56、江和平、何紹偉:《認識CNN》,《電視研究》1998年第9期。
57、張寶安:《電視新聞頻道的技術框架》,《廣播電視信息》2000年第11期。
58、嚴波:《電視台新聞頻道專業化的技術基礎和工作流程初探》,《現代電視技術》2003年第7期。
59、趙彥華、趙東來:《沒有硝煙的戰爭——BBC和CNN的全球爭霸戰》,《西安教育學院學報》1997年第3期。
60、於丹《電視新聞——媒體變局的聚焦點》,《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4年第1期。
61、喻人旺、餘鐵平:《對福建台新聞頻道的觀察和思考》,《電視研究》2003年第2期。
62、李挺、孫金嶺:《論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的理念創新》,《現代傳播》2004年第6期。
63、黃孝俊:《觀察媒介設置首席崗位》,《新聞戰線》2003年第8期。
64、曼蘋:《新聞人需要一本合時宜的工作手冊——從〈中華日報編采手冊〉的出刊談起》,《新聞學研究》總第56期。
65、臧國仁、施祖琪:《新聞編采手冊與媒介組織特色——風格與新聞風格》,《新聞學研究》1997年第4期。
66、徐迅:《海外媒體標準化管理規則探析》,《中國記者》2001年第11期。
67、[加]馬克·萊伯伊:《世界公共服務廣播的形勢:俯瞰與分析》,《新聞與傳播研究》199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