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自己的能力,大膽挑戰權威
有人曾經這樣評價巴菲特:“巴菲特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名享譽世界的投資大師,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的自信和他敢於挑戰權威的勇氣。”
作為最優秀的“投資大師”,巴菲特具有很強的自我突破能力。他不會把自己局限於某一方麵,畫地為牢。他敢於自我否定,不斷自省。他善於學習,但又不會受到所學知識的束縛,並不斷發展和創新。
巴菲特曾經說過:“不要被那些所謂權威人士的言論所牽絆,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大膽的超越權威,這樣才能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的投資理念,以彌補很多權威的不足。”當然巴菲特也是這樣做的。
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是投資界裏具有很高聲望的投資大師。他的投資理論曾經被很多投資者奉為金科玉律。他的理論之一就是要重視企業有形資產的作用。所以他建議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時隻要價格便宜,就要大量購買,然後在股票上升時再將股票脫手,從中獲利。作為格雷厄姆的學生,起初巴菲特也是對這一理論堅信不疑,但是隨著投資實踐的不斷增加以及投資經驗的不斷積累,巴菲特開始對這一理論產生了懷疑。他發現其實對於企業實質價值產生重要影響的是企業的無形資產,而不是所謂的有形資產。無形資產在對投資者進行企業的分析和研究時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所以他認為當投資者在進行企業價值的評估時,應更加注重對企業本身的無形資產的評估。如果投資者無法做到這一點,那麼就會導致他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而最終遭受重大損失。當認識到了這一點以後,巴菲特便立即在他隨後的投資中做出了修正。
在20世紀60年代,巴菲特投資了一家服裝製造場,但是他的舉動遭到了質疑,原因在於該企業並無任何吸引人的地方,如果對其進行投資,那麼後果可能會是令人失望的。但是巴菲特卻堅持了自己的選擇,而他的理由就是這家公司表麵上看雖無任何耀眼的地方,但是它的魅力卻體現在無形之中。事實證明巴菲特的選擇是正確的,隨著這家公司的不斷發展,巴菲特從中獲得了高額的回報。
而對於格雷厄姆的低價購買原則,巴菲特也是持懷疑態度的。格雷厄姆認為,以最低的價位購買股票,然後再等到股價出現上漲時將股票賣出,投資者就可以獲得豐厚的利潤。
巴菲特剛進入投資領域的時候,嚴格按照老師格雷厄姆的投資理論進行操作。通過尋找以低於淨資產的價格出售的公司,巴菲特買入了一家無煙煤公司、一家街區鐵路公司的股票。但在實踐中,他很快注意到格雷厄姆買進廉價股票的策略不實用。巴菲特發現,他廉價買入的幾種滿足格雷厄姆檢驗準則的股票之所以廉價,是因為這些公司的業務正在遭受損失。
巴菲特認為,采用格雷厄姆的公司實質價值法,以低價買進某公司股票後,該公司經營上的變動有機會使投資人以高價賣掉手上的股票。巴菲特稱這種投資策略為“雪茄尾”。走在街上,投資人的眼睛隻盯著地上的雪茄尾巴,然後將之拾起吸上最後的一口煙。雖然它是一口汙穢的煙,但是它的超低交易價格讓這一口煙顯得很有價值。在這裏,怎樣使這種廉價股票增值成了投資者必須麵對的主要問題。為了使格雷厄姆的投資策略奏效,巴菲特覺得,必須有人扮演流通者的角色。如果市場上沒有人扮演流通者,就必須有其他的投資人樂於購買公司的股票,如此才會使股票的價格上漲。這樣“廉價策略”才會發揮良好的效果。
如同巴菲特所解釋的,假設投資者以800萬美元的投資購買了一家資產值1000萬美元的公司,而你又能適時地出售這筆投資,那麼投資者將會獲得一筆可觀的盈利。但是,如果這家公司潛在的營運狀況不佳,而須耗費十幾年的時間來出售這家公司,那你的總利潤有可能會低於平均水準。巴菲特學習到“時間是績優企業的朋友,是平凡者的敵人”,除非投資者能夠及時而準確地清算這家表現惡劣的公司的資產,並從購進價格和公司資產的市場價值的差價中獲利,否則他的績效將重蹈這家公司糟糕的經濟狀況。
巴菲特從最早期的投資錯誤中吸取經驗教訓,他開始不再嚴格遵奉老師格雷厄姆的投資策略。他承認,“我進化了,但是我並沒有優雅地從人猿演化成人類,或從人演變成人猿。”
所以巴菲特認為,投資股票最重要的是要看該股票能否在買入之後實現增值,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那麼不管其價格多麼具有誘惑力,投資者也不應該買進。而要想知道股票到底能不能增值,就必須對投資企業進行全麵而詳細的了解。
巴菲特總是告訴投資者,要想源源不斷地獲取利益,就要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那樣才能不斷開拓新領域,發現新商機。如今,巴菲特所投資的公司涉及眾多領域,眾多行業,原因就在於幾十年來他不斷尋找那些可以讓他獲利的機會。
德克斯特製鞋公司是20世紀末美國最大的獨資鞋類製造商,該公司的產品一直以來深受消費者喜愛,每年的銷售額都以驚人的速度增長,為公司創造了巨大的利潤。這在當時並不被十分看好的製鞋業中,可以說是一個奇跡。巴菲特敏銳地察覺到了它的潛力所在,於是投入巨資買入了該公司大量的股份,這意味著他將在製鞋領域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