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巴菲特又一次成了迪斯尼公司的股東。這個時候,他回憶起30年前自己對迪斯尼的投資。

“盡管迪斯尼公司在1965年取得了2100萬美元的稅前收益,而且現還多於債務,但它的市值居然還不到9000萬美元。在迪尼斯樂園,耗資1700萬美元的加勒比海盜遊戲很快就要向所有人開放。想想看,我是多麼高興——一家公司的價格僅是它遊戲的5倍!”

“大受鼓舞的巴菲特合夥有限公司以每股31美分的股份分割調整價格買了迪士尼公司的大量股票。考慮到現在迪士尼公司股票的價格是66美元,這個決策看起來是多麼的英明。但你們的董事長幹了一件蠢事:我在1967年以每股不到48美分的價格把所有的迪士尼公司的股票全部賣掉了。”

巴菲特在分析他的錯誤的時候,還會考慮到他想做但是沒有做的事情。

1988年,巴菲特打算購買3000萬股(股份分割後的數量)美國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的股票。這些股份按照當時的價格計算的話,總值3.5億美元。

巴菲特回憶當時的情況時說:“在我買了大約700萬股之後,價格開始上漲。沮喪之餘,我停止了收購……更愚蠢的是,我由於討厭持有小頭寸而把所有的700萬股都賣掉了。”

1993年,《福布斯》說:“巴菲特由於太早拋售美國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的股票,而導致自己錯失了20億美元。他買得太少,賣得太早。他說:‘這非常容易分析。這完全在我的能力範圍內。但由於某種原因,我退出了。我也希望我自己能夠解釋清楚。’”

巴菲特自認為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他說:“謝天謝地,當可口可樂的股票在我們買進它的過程中攀升的時候,我們沒有犯同樣的錯誤。”

巴菲特認為“研究錯誤比回顧過去的成功更有益”。他的合夥人查理?芒格也說:“記住你的錯誤真的有很多好處。我認為我們精於此道。我們會在內心深處檢討我們的錯誤。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思考習慣。”

巴菲特的事例告訴我們,與那些自鳴得意且在事情出了差錯後反應遲鈍的投資者相比,願意不斷質疑自己的思路與行為的大師們擁有著巨大的優勢。有些時候,過度苛刻地自我批評比原諒自己的錯誤要好得多。隻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從錯誤中汲取經驗教訓。

認識自己的愚蠢,才能利用市場的愚蠢

在不斷研究人們投資行為的過程中,學術者觀察到:在與自己的金融事宜打交道時,人們經常犯下愚蠢的錯誤或做出不符邏輯的推論。隻有認識自己的愚蠢,才能利用市場的愚蠢。

“在犯下某個新的愚蠢錯誤之前,應該適時反省一下曾犯下的那些舊的愚蠢錯誤。”巴菲特時常這樣說。

巴菲特所犯下的第一個愚蠢錯誤,就是曾經買下伯克希爾公司的控製權。雖然他十分清楚公司的紡織業務並沒有多少發展前景,但卻由於其價格過於便宜而無法抵擋自己的買入誘惑。在早期的投資生涯中,巴菲特曾買入如此股票,的確令其獲利頗豐,然而,在1965年投資伯克希爾後,他才深深地意識到:此種投資策略並不理想。

通常情況下,倘若你以比較低廉的價格買進一家公司的股票,這家公司的經營就會有所改善,使其擁有機會以豐厚的盈利將股票出手,盡管此家公司的表現尤為糟糕。它被巴菲特稱之為“雪茄煙蒂”投資法:如果在大街上撿到一隻雪茄煙蒂,其短的僅能抽一口,而冒不出太多的煙,然而,購買“便宜貨”的方式卻要從僅剩的一口中發掘出所有的利潤,猶如一個癮君子企圖從那短的僅能抽一口的煙蒂中得到天堂般的享受。

除非你是一個清算專家,否則,買下這類公司的投資方法既不值得,又實為愚蠢。第一,原來看似十分便宜的價格最終卻一錢不值,在陷入困境的企業中,一個問題尚未解決,另一個問題卻接踵而至,正如在廚房裏,你絕對不會看到僅有一隻蟑螂;第二,你最初購買的低價優勢終歸會被企業過低的投資回報率侵蝕,比如,你用800萬美元購買一家出售價格或清算價值為1000萬美元的公司,倘若你能立刻將此家公司進行出售或清算,就能實現較為可觀的投資回報。然而,如果你在10年後才出售此家公司,而在這10年之中,此家公司的盈利較少,僅能派發相當於投資成本少於幾個百分點的股利的話。那麼,此項投資的回報將會令人深感失望,畢竟時間是優秀企業的朋友,卻是平庸企業的敵人。

或許你會以為這種道理淺顯易懂,但巴菲特卻是在經曆慘痛教訓之後才對其得以領會。

在買下伯克希爾之後不久,他又通過一家後來並入伯克希爾公司的Diversified Retailing公司,購買了一家位於巴爾的摩的HochschildKohn百貨公司。巴菲特以低於賬麵價值頗多的折扣價格買入,管理層也堪稱一流,且此筆交易還包括一些額外利益——未來賬麵的不動價值與大量采取“後進先出”的存活準備資金。

他的愚蠢之處究竟表現在哪裏呢?三年後,巴菲特幸運地以相當於買入成本左右的價格脫離了其所經營的公司,在結束伯克希爾公司與HochschildKohn公司的婚姻關係之後,他深深地感受到,正如某首鄉村歌曲中所唱的那樣:“雖然我的老婆與自己最好的朋友跑了,然而,我還是十分掛念自己的朋友。”

事實上,以一般的價格購入一家非同一般的好公司比用非同一般的好價格購入一家一般的公司要好得多。然而,曾在當時,聰明的巴菲特卻沒有深深意識到這一點。

我們知道聰明的投資者,除了經常懷疑自己,同時也懷疑市場。但如果投資者不能看清市場的真相,無法認識到市場的愚蠢,那麼自己也將是愚蠢的。隻有把握市場的正確與錯誤,認識自己的錯誤,投資者才能正確對待“自己的愚蠢”和“市場的愚蠢”,揚長避短,抓住市場的愚蠢來賺錢。

市場會騙人,它從來不將最真實的一麵展現給投資者。但市場也是愚蠢的,和人一樣,它也會犯錯誤。巴菲特風趣地說:“如果市場總是有效的,我會變成一個拿著錫罐子的街頭流浪漢。”

有一個叫做《市場先生》的故事,能很好地說明市場的愚蠢。

“市場先生有感情脆弱的毛病,有時他心情愉快,隻看得見對公司發展有利的因素。此時,他會報出非常高的買賣價格,因為他害怕你會盯上他的股份,搶劫他即將獲得的利潤。但有時候,他意誌消沉,滿眼都是公司和市場渺茫的前途。這種情況下,他會忽視那些對市場有意義的因素,報出非常低的價格,因為此時的他非常害怕你會將你的股份脫手給他。這個階段,市場先生越狂躁或者越抑鬱,對你就越有利。”

這就為我們利用市場的愚蠢提供了機會。巴菲特認為,市場越愚蠢,投資者可以捕捉到的機會越多,賺錢的概率就越大。

可見,對於聰明的投資者來說,沒有什麼比市場的愚蠢更加有利的消息了,市場將一家前景良好的企業看成一文不值的垃圾時,反映在股市上就是價格的過於低廉,這時投資的絕佳機會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