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最好是決定的、不可更改的,一旦作出之後就要用所有的力量去執行。所以,隻要是自己認定了的具有很好發展前景的股票,就應該放開手腳,大膽投資。千萬不要猶猶豫豫、徘徊不定,這很可能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損失。

要知道猶豫不決的人是個大傻瓜

猶豫會吞噬人的好運,白白浪費一個本可以把握的機會。拿不定主意、猶豫不決會引起懶散,懶散也會導致拿不定主意。許多投資者在猶豫時都抱著“前怕狼,後怕虎”的矛盾心理,讓他們陷入強烈的內心衝突。

正如梅?韋斯特說的一句投資名言“猶豫不決的人是傻瓜”,其中便道出了在投資中“立即行動”的重要性。所有的投資大師都是在作出決策後即刻行動的。因為時間不等人,投資機會稍縱即逝。

1988年聖誕節的那一天。巴菲特正在Borsheim’s購物。在他看一個戒指時,Borsheim’s擁有者之一唐納德?耶魯喊道:“別把戒指賣給巴菲特,把商店賣給他!”

元旦過後,巴菲特打電話詢問是否可能購買Borsheim’s。很快,巴菲特在Borsheim’s總裁艾克?弗裏德曼的住宅與弗裏德曼、耶魯進行了簡短的會談之後,買下了Borsheim’s。

“實質性的談話隻有10分鍾,”耶魯說,“他問了我們5個問題,艾克報了一個價格。後來,我們三個在巴菲特的辦公室會麵,艾克和巴菲特握手成交。”

對巴菲特作出投資決策就像是在“黑與白之間”作出選擇,不存在灰色陰影:一項投資要麼符合他們的標準,要麼不符合。如果符合,他們會迅速行動。

巴菲特說他可以很快地對任何報價作出答複:“通常不用5分鍾。”

同樣的,還有索羅斯這樣的投資大師。

有一次,正在打網球的索羅斯接到東京的一個經紀人打來的電話,得知水門事件(發生於1974年)正威脅著尼克鬆的總統寶座,而且正讓日本市場緊張不安。當時,索羅斯有數百萬美元的日本股票,他必須決定怎麼做。僅是1分鍾之後,索羅斯就打電話給經紀人,下達了全部清倉的指令。

那麼,投資大師們為何能如此快速地作出決策呢?

因為投資大師們有自己的“投資標準”。他們的經驗和想法已經證明,他們的投資哲學和投資係統都是有效的。在有明確的投資標準的情況下,投資大師們的決策隻是“例行步驟”這麼簡單,他們已經不需要再考慮什麼了,所以決策很快:

(1)找到他們所了解的投資對象;

(2)這個投資對象符合投資標準;

(3)明確自己有多少可以利用的資源(可供購買的金錢或可供出售的資產);

(4)以什麼樣的價格、以多少的數量購買或出售。

相反的,作為一般的投資者,在麵臨選擇時總是備感困難,他們在買與賣的問題上總是瞻前顧後;他們做決策時總是不果斷,遲疑不決。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一般的投資者,他們沒有“明確的投資標準”。沒有明確的投資標準,就無法衡量他的任何投資價值,即便他們已經對某個投資對象做了大量的研究,而且決定要投資時,在沒有標準的情況下,他們也無法安心,因為他們無法明確自己做的到底對不對。沒有標準的投資者一直被自我懷疑折磨著。他們的決策程序不會有終點,他們也永遠不敢確信他們正在做正確的事情。在缺乏“明確的標準”的情況下,他們“檢驗”他的想法正確與否的途徑是詢問朋友或經紀人,用別人的看法充當他所欠缺的投資標準。

同時,抓住投資良機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抓住機會,你就等於成功了一半。巴菲特非常重視這一投資技巧,因為即便你所投資的是優秀企業,也應當講求投資的時機。因為優秀企業並不意味著你隨時都可以投資,並隨時可以獲得高額回報。

所以,巴菲特說:“投資藝術其實就是對時機把握的藝術,選擇了錯誤的時機,注定是失敗的投資;而抓住好的時機,就等於成功了一半。”

那麼,什麼是好的投資時機呢?好的投資時機可從優秀企業的以下兩個方麵去把握:

一是當優秀企業遇到了危機,看上去似乎前景暗淡時,就可能蘊藏著巨大的投資機會。好企業遇到挫折時,其股價就會被市場錯殺而低估,但這個困難是暫時的,這個優秀企業必會在日後重新恢複輝煌,股價就會大幅回升。相反的,如果一家優秀企業處於一帆風順,在市場上被投資者充分青睞的時候,其實這個時候它的股價已經被投資者捧得很高了,此時,你再投資,未來的回報空間就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