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和力是指領導者在一個群體心中的親近感,源於對下屬的認同和尊重;親和力所表達的不是人與人之間的物理距離的遠近,而是心靈上的通達與投合,是一種基於平等待人的相互態度轉換的基礎。它以善良的情懷和博愛的心胸為依托,是一種通過不斷修煉而得來的特殊秉賦和素養。

1.依靠親和贏得信賴

領導者是事業的核心和靈魂所在,他組織、指導和率領團隊實現人生的抱負、事業的目標。聚集人馬,同心工作,共謀發展。領導者和部屬之間要形成一種互相信賴的氛圍,領導者要調動部屬為事業長期奮鬥,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領導者的親和力。因此,領導者要成就事業,就必須培養自己的親和力。有親和力就是心胸博大,能夠培育下屬,凝聚力量。親和,就是要求領導公平公正地對待每個人;在任何時候,都以一種平等的、朋友式的談話方式進行交流;親和,就是要求領導在處理違紀行為時尊重下屬,允許下屬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即使是錯誤的,也能心平氣和地聽下去。俗話說,樹怕傷根,人怕傷心。其實,工作中領導一句肯定的話語,一個會意的微笑都是後進職工進步的精神食糧。為此,領導要善於發現後進者的閃光點,並耐心去培養,使之不斷發揚光大,逐漸完善自我。

要塑造領導在下屬麵前的親和力,除了上述幾點以外,還有很多小細節需要注意。例如,作為領導者,不妨在緊張的工作之餘走出辦公室,到不經常接觸的下屬那裏,微笑問候,噓寒問暖,關心一下他們的工作和生活。無論多忙,都要每周或每月抽出時間和下屬溝通,召集一些下屬在中午和你一起吃盒飯或者喝個下午茶等,在細節中體現對下屬的尊重,撇開“孤高和寡”的寂寞,體驗與人相處的平等感,這也是領導應該追求的“人和”氣氛。

領導者需對下屬進行關懷,則就要進行感情投資,但有一點不能忽視的是,感情投資不能講究一日之功,而是需要一個過程。領導者對感情投資,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不能隻作表麵文章或隻保持三分鍾熱度,必須依靠自己的親和力來真正贏得下屬的信賴。

領導者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能錯過任何與下屬聯絡感情的機會,畢竟大多感情投資都需要較長的時期才能結出果實,時刻保持親和力就變得異常重要。尤其是下麵幾個機會絕不要錯過。

(1)不要錯過與下屬聚會的機會

當下屬請你去參加他們工作之外的聚會時,最好不要拒絕,這是增加領導者了解員工並與他們進行溝通的大好時機,這樣才能和下屬打成一片。同時,你的參與也能讓他們感覺到你的重視和尊重。

當下屬邀請領導者聚會的時候,如果你沒有表示應該去和很想去的想法,也沒有提出充分的理由說明自己為什麼不能去,隻是以忙作為借口不去則根本不能令人信服。這會讓下屬以為你是在擺架子,使他不再有和你親近的願望,從此以後變得對你敬而遠之。

(2)下屬生病時最好親自探望

試想,你隻是一位組織裏的普通職員,當你住院了,領導買了禮物親自前來探望你是什麼感覺?當領導對你說:“平時感覺不到你做了多少貢獻,現在沒有你在崗上,才感覺工作沒了頭緒、慌了手腳。你安心養病吧,大家都盼著你早日康複呢!”這一席話一定會說的你心裏暖融融的,他一定會感到自己在公司裏的重要,不用說,今後對工作一定會更加努力

(3)對下屬的家庭表示關心

家庭是下屬最堅實的後盾,是他們安心工作的基礎,領導者對下屬家庭的關心,更會讓下屬無比感動。

一位新任的技術人員,正麵臨妻子臨產,部門主管知道後就給了他足夠的時間讓他陪著妻子。此舉讓他很感動,他說:“要是在原來的公司,我請這麼長時間的假,不僅不會得到任何薪水,而且很可能因此而失業。”

因此,盡可能去滿足他對家庭的責任,會讓下屬感覺到你對他的善意,激發他為你工作的熱情。

(4)關心下屬注意細節

細節決定成敗,領導藝術亦是如此。領導者要能在許多看似平凡的時刻,或者一些不引人注意的細小事情上,體現出自己對下屬的關懷,這會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聰明的領導者是不會忘記下屬的生日的,更不會忘記及時向他祝賀,這的確是進行感情投資,展現你的親和力的好機會。一個蛋糕,一束鮮花,即便僅是一張賀卡,也能溫暖下屬的心,讓他們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味兒。

美國斯凱特朗電子電視公司總裁阿瑟?利維為了研究一種新的顯像管,雇用了國內首屈一指的著名物理學家、電子掃描管的發明人羅森博士。羅森博士有一個弱點,那就是他很怕黑夜、打雷。有一天夜裏,雷雨交加,房屋停電,到處漆黑一片。羅森博士嚇得在床上縮成一團,利維冒雨跑進他的居室將他抱住,並小聲安慰他。雷雨一夜未停,利維就陪了他整整一夜。從此之後,當利維需要羅森博士的時候,不管條件有多艱苦,他都會主動跑去為他效力。

親和力是贏得信賴的敲門磚,有了它,下屬能夠坦誠地向您訴說他真正的期望,也會在工作中盡自己所能。所以,作為一名領導,身處逆境時,要能與下屬共度難關;時來運轉時,也千萬不可居功自傲。領導者必須真誠地關心下屬,惟有如此,才能贏得信賴與威望,才能得到下屬的愛戴。

2.體察情緒預知晴雨

成功守則中有這樣一條黃金定律:待人如己。也就是說凡事為他人著想,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思考。因此,當你是職員時,應該多考慮領導的難處,給領導者一些同情和理解。同樣,當你成為領導者時,也需要考慮下屬,多體諒他們,對他們多一些支持和感恩。

領導者有時常常在工作中陷入這樣一個誤區:不了解下屬的情緒、心情,隻關心他們的工作。其實,下屬的情緒往往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工作效率,聰明的領導者善於掌握下屬情緒的“晴雨表”,並且能適時在他們開心、快樂時給予表揚、鼓勵,在他們情緒低落時,給予安慰和關懷。

通過研究人的機理狀態得出,人的精神狀態周期大多是一個月,長不過數天,短也不過數天。這就是說如果你覺得今天情緒非常糟,即使沒有紛繁複雜的工作來打擾你,你也要仔細對待一個月的這幾天。如果領導者恰好在下屬情緒不佳的那幾天給他安排重要的工作,就很有可能失敗。

也許有的領導者認為,下屬每天都是神采奕奕,笑容滿麵的前來工作,他們的情緒並沒有什麼變化。但你應該意識到,這有可能是一種虛假狀態,也許正有人在使盡全力保持自己的神采與笑容,讓自己可以安心工作,但他們並不是以最佳狀態從事工作。

而他們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沒有一個下屬希望領導者認為自己不夠努力,他們要努力保持自己在領導者心目中的好印象。這直接關係到他們的提職、加薪和年終評估的優劣。下屬和領導者並不一樣,他們有著比你更大的生存壓力。但是,如果你仔細觀察,就一定能發現他們的不同,如果你能在這時給予他們以理解和愛護,那麼對方一定會以十二分的努力來回報你。但如果這時領導者以自己印象中的能力標準來要求對方而因此大發雷霆,則會深深傷害下屬的心。

那些處於狀態低穀的下屬往往特別敏感,他們非常脆弱,很容易就陷於精神崩潰的狀態如果這種情緒不能得到很好的抒發,則會對下屬以後的工作積極性造成嚴重的挫傷。同時,他們的體力、腦力和精神狀態都無法和正常情況相比,無論他再如何努力振作精神也於事無補。

這時,就需要領導者能發現下屬的情緒起伏,並放下手頭的工作和他們懇談,以此來消除他們的恐懼心理,使他們暫時遠離情緒低穀的煩擾,重新找到內心的寧靜。管理者也要適時對其給予激勵,分給他們一些難度適宜的工作,幫助他們找回信心。那麼工作效率也就很明顯了。

下屬需要的是來自領導者的溫暖於鼓勵,尤其是在他們失敗或犯錯時,更需要領導者的安慰和鼓勵。作為一名領導者,你要學著站在下屬的角度上去看待問題,體諒和理解他們,隻有這樣才能受到他們的歡迎。否則,一位不善於體諒下屬、不能了解下屬的真正需要,且做事我行我素、隻懂得下達命令的領導,絕不會是一個受歡迎的領導。

有一位事業心極強的銷售經理,他發現自己所領導的部門員工對自己總是一副畢恭畢敬的樣子,凡事都表現的很客氣,談話也很少涉及工作以外的事情,而不是像其他部門主管和員工那樣無話不談,親密無間。

起初,他認為這種淡漠並沒有什麼問題,畢竟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沒有什麼工作上的問題。但是,一天在廁所裏聽到的對話改變了他的看法。

這天,這位經理正在廁所裏的小隔間裏看書,忽然聽到外麵有幾個員工在談話:“經理是怎麼搞的呀,國慶節又要加班!我家裏還有很多事呢!”一個人說。

“他還不是想給你增加一點加班費,節假日的工資可是平時的兩倍,你不是老抱怨家裏開支太大嗎?”第二個人回答。

他聽到這裏感到很欣慰——畢竟還有人了解自己,自己在安排加班的時候總是會考慮到哪個人需要這項工作,而不是隨心所欲地指派,看來自己還是有幾個知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