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片寫老年家居江南水鄉的生活和感慨。願望落空,詞人被迫隱居家鄉,泛舟鏡湖等地,以自我解悶消遣,歎流年又成虛度。無奈自我寬解反而更愁,為什麼無際的江南煙波的美景,還不能消除對秦關的向往老年的隱居,還要怕什麼流年虛度這就是因為愛國感情強烈、壯誌不甘斷送的緣故。這種矛盾,是詞人心靈上終生無法彌補的創痛。
這首詞上片念舊,以慷慨之情起;下片寫現實,以沉痛之情結。思想上貫穿的是報效國家的紅線,筆調上則盡力化慷慨與沉痛為閑淡,在詞人的詞作中,是情調比較寧靜、含蓄的一首。
唐婉
【作者簡介】
唐婉,字蕙仙,生卒年月不詳。陸遊的表妹,陸遊母舅唐誠女兒,自幼文靜靈秀,才華橫溢。陸家曾以一隻精美無比的家傳鳳釵作信物,與唐家訂親。陸遊二十歲(紹興十四)與唐婉結合。不料唐婉的才華橫溢與陸遊的親密感情,引起了陸母的不滿(女子無才便是德),後陸母認為唐婉把兒子的前程耽誤殆盡,遂命陸遊休了唐婉。陸遊曾另築別院安置唐婉,其母察覺後,命陸遊另娶一位溫順本分的王氏女為妻。唐婉而後由家人作主嫁給了皇家後裔同郡士人趙士程。
釵頭鳳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幹,淚痕殘,欲箋①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②,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注釋】
①箋:信。
②人成各:咫尺天涯。
【意譯】
世事炎涼,人情惡,黃昏中下著雨,打落片片桃花,這淒涼的情景中人的心也不禁憂傷。晨風吹幹了昨晚的淚痕,當我想把心事寫下來的時候,卻不能夠辦到,隻能倚著斜欄,心底裏向著遠方的你呼喚;和自己低聲輕輕的說話,希望你也能夠聽到。你能聽到嗎想忘記以前的美好時光,難;能和遠方的你互通音信,傾訴心事,難;在這個世情薄,人情惡的境遇中生存,更是難上加難!
咫尺天涯,今時不同往日,我現在身染重病,就像秋千索。夜風刺骨,徹體生寒,聽著遠方的角聲,心中再生一層寒意,夜盡了,我也很快就像這夜一樣了吧怕人詢問,我忍住淚水,在別人麵前強顏歡笑。我想在別人麵前隱瞞我的病情;隱瞞我的悲傷;隱瞞這種種悲傷都是來自對你的思念!可是,又能瞞得過誰呢
【賞析】
公元1155年(紹興二十年),禮部會試失利後陸遊到沈園去遊玩,偶然遇見了唐琬,兩個人都非常難過。陸遊感傷地在牆上題了一首《釵頭鳳(紅酥手)》詞。
唐婉陸遊表妹兼第一任妻子,陸遊和唐婉是表兄妹。陸遊母親的嫂子即是唐婉的母親。陸遊的母親尚未出嫁的時候,在娘家與嫂子關係不和。由此,自然也不喜歡嫂子生的女兒。但是當時的風俗經常是親上加親,因而唐婉還是過了門。唐婉生得很漂亮,而且是當時有點小名氣的才女。和陸遊感情非常好,但是她在家庭中的行為可能屬於比較開明的一類,時常令婆婆感到不敬。陸遊的母親雖然經常抱怨和訓斥她,但也還是能夠容忍的。但有件事情是她無法容忍的:唐婉婚後數年未育。她不願意讓兒子因為這個女人而絕了後。當時,生育是家族的大事。陸遊母親以這個理由提出要休唐婉,無論陸、唐兩家的誰,都覺得提不出很多有力的理由來反對。最後,兩人終究被迫離婚。
離婚後陸遊先娶婦,新娘姓王,過門後很快生了孩子。唐家憤憤不平,覺得不把女兒嫁出去,麵子會失盡。於是將女兒嫁於當時也很有點名氣的另外的一個文人。這文人對唐婉很好。他是唐家的世交朋友,完全知道陸遊的文名,對陸遊比較欽佩,也很同情唐婉,想盡力令她幸福。
一日陸遊去遊覽沈園,正巧遇到唐婉夫婦也在園中。雙方很尷尬。唐婉的後夫知道他們兩人情緣未了,就主動為他們安排一個單獨談話的機會。
於是,唐婉就帶了一個丫鬟,還有一壺酒向陸遊走了過來。雙方各說分別後事,知道今生緣分已盡,再無複合的機會。說不盡的傷心。唐婉親手向陸遊敬了一杯酒。陸遊飲後,在沈園題寫了那首《釵頭鳳》。
第二年也就是1156年,唐婉再次來到沈園瞥見陸遊的題詞,不由感慨萬千,於是和了一闕《釵頭鳳(世情薄)》。隨後不久便抑鬱而終。
這首詞用“薄”“惡”有力的申訴了封建禮教的罪惡,詞人用象征的手法寫出了自己內心的悲痛。
範成大
【作者簡介】
範成大(公元1126~1193年)南宋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平江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中進士。任徽州司戶參軍,累遷禮部員外郎。後出知處州,減輕賦稅,興修水利,頗有政績。乾道六年(1170),他以起居郎、假資政殿大學士官銜,充祈國信使,出使金國,為改變接納金國詔書禮儀和索取河南“陵寢”地事,範成大在金國“詞氣慷慨”,相機折衝,維護了宋廷的威信,全節而歸,並寫成使金日記《攬轡錄》。後曆任靜江、鹹都、建康等地行政長官。淳熙時,官至參知政事,因與孝宗意見相伴,兩個月即去職。晚年隱居故鄉石湖。範成大與陸遊、楊萬裏、尤袤齊名,為南宋四大家之一。
他寫詩,初從江西詩派入手,後擺脫其束縛和影響,廣泛地向唐宋名家學習,終於自成一家。他的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的田園詩概括地描寫了農村的廣闊生活和農民的疾苦,既有深刻的社會內容,又同時表現了恬靜閑適的田園生活,是中國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者。他的愛國詩以使金途中所作絕句一卷最有價值。
水調歌頭
細數十年事,十處過中秋。今年新夢,忽到黃鶴舊山頭①。老子個中②不淺,此會天教重見,今古一南樓③。星漢淡無色,玉鏡獨空浮。
斂秦煙,收楚霧,熨江流。關河離合,南北依舊照清愁。想見姮娥冷眼,應笑歸來雙鬢,空敝黑貂裘④。釃酒⑤問蟾兔⑥,肯去伴滄州⑦
【注釋】
①黃鶴舊山頭:即今武漢之蛇山,世傳仙人子安曾騎黃鶴經過此地,故名。
②老子:詞人自稱。個中:此中。
③南樓:古樓名。
④黑貂裘:用蘇秦典。“蘇秦說秦王,書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戰國策秦策》)。這裏指蹉跎歲月而無用武之地。
⑤釃酒:斟酒。
⑥蟾兔:傳說月亮中有蟾兔,常用來借指月亮。
⑦滄洲:水濱,此借指隱者所居之處。
【意譯】
回顧十年奔波,今天又到了中秋節。今年新夢,忽然經過黃鶴山。真是天公作美呀,今天又讓我再次見到南樓。但是,月光無色,星光黯淡,天空就像一塊鏡子一樣空空的漂浮在那裏。
月華如練,秦煙楚霧一掃而空。俯視地,江流瀲灩,縠紋如熨。現在土地被割,南北方依舊充滿愁容。想想如見到天上的嫦娥,應該會笑我雙鬢已斑,白白蹉跎歲月而無用建功立業。自斟自飲,問月亮,你肯陪我一起去滄州隱居嗎
【賞析】
這是一首中秋望月抒懷之詞。範成大29歲中進士以來,30年做官,大約可分為三個時期。
前十年久滯徽州司戶參軍。中間十年基本上在杭州作京官,所任皆清要之職,又以資政殿大學士使金國,不辱使命,名聲大噪。後十年,即從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到淳熙九年(1182),流轉於川(成都)、桂(桂林),作地方大吏。淳熙五年(1178),一度回京任參知政事,僅兩月,得罪落職,又外放江浙。詞中所說“十處過中秋”,應在這一時期。
這一時期,孝宗趙眘初掌政權時那一點收複中原的銳氣已經消失殆盡。他任用奸佞,打擊賢良,範成大在朝中很難立足。在外任上,他都能施行一些善政,小補於民,但對朝政的日趨腐敗,每況愈下,亦無可如何。他隻好申請解職歸田。詞就寫於這一時期。
上片一開頭回顧十年奔波,今又逢中秋,忽得重經黃鶴山。詞人自謂深知山水樓台之佳趣,所以天公作美,教重見南樓。詞人麵對這靜穆、廣袤,空明澄澈的空間。
詞人在下片聯想到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十年關河,匆匆聚散。雖南北異地,而總是憂思重重,愁懷不解。那廣寒宮中的嫦娥,亦應笑我碌碌紅塵,清霜染鬢,卻一事無成。
結尾忽作曠達語。詞人斟酒問月,可肯伴我歸隱。
這首詞緊扣中秋賞月,抒寫了自己“眼看時事力難任”,十載徒然奔走仕途的悲愁和退隱田園的衷情。淳熙九年,在建康任上,範成大五次上書,終於得歸鄉裏。
蝶戀花
春漲一篙①添水麵②。芳草鵝兒③,綠滿微風岸。畫舫④夷猶⑤灣百轉。橫塘⑥塔近依前遠。
江國多寒⑦農事晚。村北村南,穀雨才耕遍。秀麥⑧連岡桑葉賤。看看⑨嚐麵收新繭。
【注釋】
①一篙:是指水的深度。
②添水麵:有兩重意思,一是水麵上漲;二是水滿後麵積也大了。
③芳草鵝兒:鵝兒指小鵝,比喻小鵝黃中透綠,與嫩草色相似。
④畫舫:彩船。
⑤夷猶:猶豫遲疑,這裏是指船行遲緩。
⑥橫塘:在蘇州西南,是個大塘。
⑦江國:水鄉。寒:指水冷。
⑧秀麥:出穗揚花的麥子。
⑨看看:即將之意,透著津津樂道、喜迎豐收的神情。
【意譯】
春天來了,池塘裏的水漲了一篙這麼高,一直浸潤到岸邊的芳草。芳草、鵝兒在微風中活潑潑地抖動、遊動。彩船在往橫塘方向緩慢前行,河道曲折多灣畫舫緩慢行進。看著前方的塔近了,其實還遠。
水鄉的水現在還很冷,農民現在才開始農事。村北村南,到穀雨節氣才耕種完。把出穗揚花的麥子將已熟未割的麥穗摘取下來,揉下麥粒炒幹研碎,當為炒麵,取以嚐新。看看這些情境就是喜迎豐收的畫麵呀。
【賞析】
這首詞是範成大退隱石湖期間所作,詞的內容是寫蘇州附近田園風光的。
詞的上片寫碧綠的春水漲高,鵝黃、草綠,用和諧的色調,透出了生命的溫馨與活力;微風輕輕地吹,吹綠了河岸,吹綠了河水。彩色的船在池塘裏,多曲折的河道裏緩慢行進。看著前方的塔近了,其實還遠。其實,詞人並不急於到塔邊,所以對遠近並不在意,此時更使他欣悅的倒是一路好景致。便很令人疼愛留連。詞人的船行,也帶出了沿途風光,更帶出了自己盎然興趣。全詞歡快氣氛也由此而興。
詞的下片寫到農事、寫田園,流露出對農家生活的認同感、滿足感,視野更加開闊了。如此寫,既與上片緊密相聯,又避免了重複。且“遍耕”的農事著一“才”字,這不緊不慢的節奏見出農事的輕鬆,農作的井然有序。一派水鄉風光現於讀者麵前,雖然農事緊張或更可說繁重,但農民們各得其樂,一切進行得有條不紊。這裏寫出了高地上景象,雖然水稻剛剛下種,但漫岡遍野的麥子拔穗了,農桑豐收在望。詞人看到此景,感覺一切透著津津樂道、喜迎豐收的神情。
可以說這首田園詞,描繪出一幅清新、明淨的水鄉春景,散發著濃鬱而恬美的農家生活氣息,自始至終 有流露出鄉村景色人情淳樸、寧靜、合皆,讀了令人心醉。
霜天曉月角
晚晴風歇,一夜春威①折。脈脈②花疏天淡,雲來去,數枝雪。
勝絕③,愁亦絕。此情誰共說。惟有兩行低雁,知人倚、畫樓月。
【注釋】
①春威:初春的寒威。俗謂“倒春寒”。
②脈脈:深含感情的樣子。
③勝絕:美景超絕。
【意譯】
春寒凜冽,寒氣已漸漸離去,傍晚時天晴雨住。幾枝寒梅立在風中,浮雲在天上來來去去,梅花白如勝雪。
這景致真是絕美,人的愁情也無限。空對這如此的美景,我無比寂寞孤單,想傾訴心中的惆悵隻有那兩行低飛的鴻雁,知道我獨坐在高樓上,思念伊人。
【賞析】
這是一首詠梅抒懷、托物言情的小令。
上片寫早春寒梅。夜晚天晴風也停歇,一夜春寒肆威將梅花摧折。淡淡的雲天下,稀疏的花枝依然含情脈脈,浮雲飄來飄去,數枝梅梢猶帶雪。詞人用疏筆淡墨寫梅花的多情,天公以淡青的素雅色彩為其陪襯。明月皎潔,碧海青天中悠悠飄過幾片浮雲,與地麵幾枝白梅以悠情遙相呼應,真是妙不可言的良辰美景。“雲來去”不寫月而見月,上應“天淡”下呼“雪”,可謂神來之筆。
下片“勝絕”開端,承上讚歎作結,勝景超絕,觸起悲愁也苦極,此情向誰傾訴呢景與情落差千丈,用筆跌宕多姿。最後撇下愁去寫過樓的大雁,隻有長空裏兩行低飛的大雁,知道有個人將欄杆憑倚,在畫樓上仰望明月。這一筆蕩得很遠,拋開了“梅”,而由梅及人了。這樣,梅的勝絕,人的愁絕,便給人留下充分的想象餘地。畫樓上的人是懷遠,還是全移情於梅另有寄托,也供人無限遐想。
這首詞寫出了在料峭春寒中凜然開放的梅花的風致、神韻,意境淡雅、空靈。作者以美景寫愁怨,使倚樓人的悵惘孤寂顯得更為強烈、鮮明。
楊萬裏
【作者簡介】
楊萬裏(公元1127~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曾任太常博士、廣東提點刑獄、尚書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讀、秘書監等。主張抗金,正直敢言。寧宗時因奸相專權辭官居家,終憂憤而死。詩與尤袤、範成大、陸遊齊名,稱南宋四家。構思新巧,語言通俗明暢,自成一家,時稱“誠齋體”。其詞風格清新、活潑自然,與詩相近。著有《誠齋集》。
昭君怨詠荷上雨
午夢扁舟①花底,香滿西湖煙水。急雨打篷聲,夢初驚。
卻是池荷跳②雨,散了真珠還聚。聚作水銀③窩,瀉清波。
【注釋】
①扁舟:小船。花底:花下。
②跳:雨下得很急,與上片的“打”字相呼應。
③水銀:比喻,形象地寫出水珠在荷葉上滾動聚合的狀貌。
【意譯】
中午睡覺夢到坐在花下的小船上,西湖煙雨繚繞。突然,聽到急雨打船篷的聲音,從睡夢中驚醒來。
原來是池塘裏暴雨打荷葉的聲音,落在荷葉上的雨珠散了又聚。聚成一團的雨珠像水銀窩在一起一樣,越聚越多後,荷葉無法承重,雨珠順流而下瀉入池塘的清水中。
【賞析】
這首小令用輕鬆活潑的筆調寫自己夢中泛舟西湖和被雨驚醒後的情景。
上片寫夢中泛舟西湖花底,驟雨打篷,從夢中驚醒。詞人午睡,夢中駕著小船在西湖荷花之下泛遊,煙霧繚繞的水麵上荷花的香味四溢。寫的雖是夢境,但形象逼真,如同一幅絕妙的水墨畫,淡筆素描,勾勒出湖麵勝景的一個輪廓,呈現在讀者麵前。
這時,突然,一陣暴雨擊打船篷的聲音,把他從夢中驚醒,一瞬間,先前的扁舟、荷花、煙水頓時消失,可以想見,詞人此時對夢境還有些留戀,對雨聲打斷他的美夢不無遺憾。
下片寫醒來所見景物,與先前的夢境相映成趣。“卻是”二字,承上啟下,把夢境和現實串在一起。原來,先前夢中聽到的“急雨打篷聲”,睜眼一看,是雨點落在門前池塘中的荷葉發出的聲音。雨珠在荷葉上活蹦亂跳,形同一粒粒的珍珠,“珠珠”被雨點擊散,又重新聚合,因此說“散了真珠還聚”,若不是觀察仔細,是很難提煉出這樣的佳句來的。
“聚作水銀窩,瀉清波。”這兩句是說,雨點聚多了,聚成水銀般的一窩,此時葉麵無法承受它的重量,葉上的積水便瀉入池中。“跳”、“散”、“聚”、“瀉”,四個動詞連用,把雨打荷葉,荷葉麵上水珠滾動,周而複始的情景寫得活靈活現。
本詞構思巧妙,意境新穎,夢境與現實對照寫來,曲折而有層次,極富變化,細細品味,似乎看到晶瑩璀燦的珍珠在碧綠的“盤”中滾動;似乎嗅到荷花的陣陣幽香,有很強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