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2 / 2)

魏國忠冷笑道,“不戰而降?我魏某就是再不濟,也決不會引頸就誅。說中策吧。”

聞先生道,“將現有三萬城衛軍拉回江南王的駐地慈寧,聯合當地的駐軍一萬人,擁軍自重,倚險而守,派特使分見康國皇帝與遼國皇帝談條件,伺機而動,在狹縫中求生。隻是這樣,我們今後的日子就相當被動了。”

魏國忠沉吟不語,道,“上策呢?”

聞先生喝了一口茶,好整以睱,不慌不忙道,“顏力舉暫時掌握了江北大營,然而我們在江北大營經營日久,在基層,中層都有不少我們的人。當日我曾建議丞相想法讓顏力舉調走,不過此提案為陛下所否,想必當時陛下有自己的考慮。顏力舉此人我早有研究,屬實幹型人物,軍略沉穩細致,政略則輕重不分,最大的弱點是重情重義,做不到心狠手辣。因此――――――”

魏國忠點頭道,“因此,目前江北大營形勢並不穩。顏力舉並不敢出兵清涼山勤王。”

聞先生已分析出了事情的關鍵,見魏國忠已領悟,微微笑道,“其實,現在我們最大的敵手是定遠侯,他目前被圍在清涼山腰,如果他此刻在江北大營,那我們才真的大勢已去了。”

魏國忠神情一振,他看到事情還有挽回的希望,道,“聞先生果然高見。我們現在三萬的軍力,吃下對方不足一半的軍力,應該是沒問題的。我傳令,全軍整束,準備進攻清涼山!”

“至於我們的口號嘛,”魏國忠略為思考了一下,道,“就叫誅柴侯,清君側。”

接著召集軍隊的將軍進帳,進行一番複雜的軍事部署。魏國忠道,“兵法雲,無必守之地者,無必攻之城也。此役,柴侯可以遁逃,但皇上在清涼山,若落於我手,則可挾天下以令諸侯。此正所謂必攻之的。因此,敵人勢必固守清涼。皇上曆年上山朝拜,已修了寬闊的官道。這是我軍攻山的最好路線。殺敵一千,自傷八百,何況此自下而上攻山之役。以我二萬人馬,換對方一萬人馬,一定要把清涼山啃下來。”聞先生頻頻點頭,魏國忠這個一國丞相還是有幾把刷子的。

聞先生踱出大帳之外,遙望清涼山,喃喃道,“定遠侯呀,定遠侯,你的計策端得厲害。不過,聞某也不是沒有還手之力。我倒是期待著,你能有更精彩的後著呢。”

次日一早,總攻開始了。望著山下敵軍打出的“誅柴侯,清君側”的旗幟,定遠侯心中一笑,這魏國忠倒也不笨。江北大營顏力舉殺監軍接管軍權的消息,昨日定遠侯已由信鴿傳書處知曉,心中篤定不少。今日,山下敵軍大舉進攻,算是最正確的策略了。魏國忠的清客中好像有一位姓聞的,頗有些水平。不過,柴紹基與聞先生以前交往數次,倒是沒有吃虧。這就好象一局棋,對手並不弱,但自己明顯棋高一籌,這樣的過程才算有點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