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西南地區五種民族中小學生的智力觀念的跨文化研究(2 / 3)

“調查一”結果表明,漢族、藏族、苗族、傣族、彝族五個民族的500名學生在認為最能描繪智力的15個相關特征上存在差異。例如,藏族、傣族、彝族的學生都認為“自信”是最能描繪智力的15個相關特征之一。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於少數民族人口少,居住在偏遠、自然條件相對較差的地區,社會結構也相對封閉,加之民族交往中存在的一些曆史、社會原因使他們民族意識非常強烈,基於這一種心理的作用,其自我意識中的自信、自強觀念也很顯著。我國學者在對不同民族少年兒童自我意識發展的研究中曾發現少數民族青少年的自我意識發展水平比漢族高。另外,在對智力重要特征的認識上也有民族差異。不同民族的學生對每一項智力的重要性排序皆不相同。各民族被試對某些智力重要特征的認識有顯著差異,表現在對勤奮(p<0.01)、富於創造(p<0.05)、知識豐富(p<0.05)、愛思考(p<0.05)、想象豐富(p<0.05)、抓住問題要點等智力重要特征的排序上。此外,對大部分智力本質特征,即智力的遺傳或習得(p<0.05),智力的現實性與潛在性(p<0.01)的認識有顯著的民族差異。總之,本研究的結果揭示出不同的民族文化對不同民族青少年的智力觀念有較大影響。

2.不同民族學生智力觀念間的相似性或一致性

在本研究中,我們也發現不同民族、不同年齡的學生的智力觀念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首先“調查一”結果表明,五個民族、兩個年齡階段的學生認為最能描繪智力的15個詞中,有8個是共同的。其次,在“調查二”的15項智力相關特征的重要性排序中,被試在對智力重要特征的看法上無顯著差異。此外,在對智力本質特征的認識方麵,不同民族、年齡的被試的看法也表現出一致性。這表現在:第一,各民族的高二學生對絕大多數智力本質特征看法一致。第二,對某些智力本質特征的認識,甚至沒有年齡的差異。在對“智力的先天性或後天性”,“智力的內部屬性或外部屬性”,“智力的結構成分”等方麵,各民族的不同年齡學生的認識具有一致性。造成不同民族學生智力觀念的一致性原因,可能是:第一,不同民族的人畢竟有著基本相同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較一致的認識事物的基本法則。“不同社會,不同文化背景或種族的人們從生下來到成熟的心理發展道路上存在著相似或相同之處”。第二,民族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溝通和轉變。

3.文化溝通與轉變對不同民族人們智力觀念的影響

所謂文化轉變,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群體或個體相互之間持續、直接的接觸,結果接觸雙方原來的文化都發生了變化”,這種文化轉變雖然包含相互改變的意義,但通常隻是其中處於劣勢或非主導地位的文化發生改變。同時,“在文化轉變過程中,個人的心理和行為會發生種種改變”。許多研究都表明,由於文化轉變的影響,同一地區的不同民族的智力差異不顯著。

在本研究中,在對智力的重要特征和本質特征的認識上,小學生的民族差異較大(對五個智力重要特征的排序和四方麵智力本質特征的認識有顯著差異),而高中學生的民族差異較小(僅對兩個智力重要特征的排序和兩方麵智力本質特征的認識有顯著差異)。我國學者左夢蘭在兒童的記憶發展研究中,同樣發現高年級兒童比低年級兒童的民族差異小。我們認為,造成這種智力文化年齡差異的原因除了受認知機能發展的影響外,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由於民族文化間的溝通與轉變所致。在我國文化中,漢文化在中華民族的文化中具有一種主導性的影響。這反映在教育方麵,任何個體隨著年齡的增加,接受的教育越多,他與漢文化的接觸也越多,接受漢文化的影響也越多,這就可能導致較深入的文化轉變現象,從而影響對智力的認識,出現智力觀念的趨同性和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