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西南地區少數民族文化分布的基本形態(1 / 3)

在我們對不同民族青少年智力發展水平與特征進行考察時,常常會發現兩種較為突出的現象:第一,多數研究揭示,在相同的社會條件及教育條件下,或者說在同一地區,不同民族青少年智力發展不存在顯著差異;第二,不同地區,不同社會生活條件與教育條件下的各民族青少年,甚至是在不同地區的同一民族的青少年,他們的智力發展表現出差異,這種差異在很多情況下達到顯著水平。這樣的事實,讓我們感到疑惑。我們都知道,文化影響個體的個性與行為,也就必然對個體的智力產生影響,不同民族其文化各具特征,為什麼在同一地區,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民族青少年沒有表現出智力發展的差異呢?事實上,這裏涉及到文化的另外兩種存在形式:民族聚居地文化與民族融合地文化。下麵我們詳細考察以下這兩種文化存在形式對青少年智力發展的影響。

一、民族聚居地文化

西南地區是我國眾多少數民族的生息之所。據統計,在這一地區已確定族係的民族就有30多個,另外還有苦聰族、達布人、西番人等10餘個民族支係。如此眾多的民族,複雜的支係,在這片廣袤的且地形地貌極為複雜的土地上生生不息,千百年來,形成了兩種極為顯著的生存狀態:民族聚居地區與民族融合地區。

民族聚居地區,在此,我們特指單一民族世居地區。民族聚居地文化指該民族與其生態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獨特的生活方式總和,具體說,民族聚居地文化具有下列特點:

第一,民族文化存在的顯形性。民族聚居地區最顯著的特征是其民族文化的顯而易見性,與其它地區漢族文化(主流文化)對社會文化、經濟、教育以及生活方式,風格習慣等方麵起直接的決定作用不同,民族聚居地區無論在外形還是本質上,尤其在本質上,還保存著民族的文化特征。例如在貴州省鎮寧布依族聚居地區還保存著較濃厚的布依族文化特征,在布依族聚居的寨落,大多還是迷宮一般的以石頭為主建築的房子,在村頭普遍種植著護寨神樹,布依族中,老年人仍以其民族自做的布為主要衣料,穿著打扮仍體現民族傳統。在日常生活中,年輕人也經常聚在一起唱歌,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各個寨子還輪流做東歡慶節日,晚上,年輕人則在寨頭的山上“趕表”,對歌挑選自己的戀人。這種自由戀愛找朋友的方式,在平常則每星期六、星期日在縣城的一條長約500米,寬6米~7米的街道舉行,每逢周末,四周的布依族青年男女都打扮得漂漂亮亮彙集到此,人山人海,非常熱鬧。大家常常以村寨為單位,男女分別成群,在街頭某個固定的聚合地方,女孩子往往就呆在這個地方,男孩子則要四處走動找尋自己中意的對象,如果找到了,則可以約她到旁邊的幽靜處交談,等到“趕表”快結束時,又將她送回她的朋友處。如果雙方有意,那就約定下次“趕表”再會;如果不中意,則今後拒絕或不再相邀。整個過程完全是男女雙方的意願,雙方父母很少幹涉,男女雙方也很真誠,如果有人故意欺騙,則其行為很快會在人群中傳開,今後就難以融於群體了。

第二,宗教信仰的普遍性。西南地區由於高原、山峰、湖泊、河流交錯,地理環境異常複雜。複雜的地理環境不僅使生活在其中的人們與外界交流顯得非常艱難,而且給人們的生存產生了巨大的壓力,同時,這種相對的封閉性與生存的壓力,使得西南地區各個民族較早時就產生了各種形式的宗教,宗教活動涉及其生活的各個方麵。西南民族的宗教一般說來,除了如藏族、傣族等與外界廣泛接觸而深受外文化的影響,從而形成了較係統的宗教外,大部分民族都屬於對自然力量的迷惑與敬畏而產生的拜火、拜水、拜月亮、拜山林的萬物有靈的自然宗教。當今流行於雲貴高原的蠟染,在某種意義上就是這種萬物有靈的自然宗教的表現。

蠟染是百越族群的傳統工藝,千變萬化,非常美麗。在早期,姑娘製作的蠟染圖形與物象,是衡量她的能力的主要標誌。但是深入地研究發現,盡管蠟染相當複雜,但總離不開幾種基礎的物象:水渦紋形、水波浪形、蛇形、星星形、草木形等。

進一步的分析發現,水渦紋圖與水波浪圖反映了百越民族有悠久的稻耕曆史,古代百越人曾依水而住,種植水稻,稻耕文化與水緊密相關,沒水就無稻穀,有水就有穀,進而有食,水對他們的意義不言而喻,他們的生存對水有絕對的依賴。於是,產生了對水的崇拜,進而將水的圖騰體現在其日常生活之中。雙蛇交媾圖,反映了早期人們對蛇的崇拜,蛇也是西南山區普見的生物,蛇又是古今中外極具智慧與繁殖力強盛的生物,對種族繁衍的希冀與對蛇的接觸,使這些民族產生了對蛇的崇拜,並將這種圖騰日常生活化。滿天星、草木形圖案則反映了古人對蒼天與草木森林的崇拜,大自然的威力與森林的神奇及對其生存的意義,也使得蒼天崇拜與森林崇拜成為一種普遍存在的原始宗教並深入日常生活之中。百越是一個宗教觀念極強的民族,由百越民族分化出來的諸多民族至今在雲貴高原許多地方仍是一姓一村,聚族而居,人口的多少便成為其民族或種族勢力的重要決定因素。因此,他們的生活中充滿了對各種涉及生存與繁衍種族力量的原始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