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圖書館網絡(3)(1 / 3)

1972年全美有40個不同計算機網點間發送小文體文件,稱之為電子郵件(E-mail);同年,第一次國際計算機通信會議ICCC(Internet Conference on computer communications)在華盛頓召開,來自全世界的代表在不同計算機和網絡之間的通訊協議TCP/IP(Transmission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達成了共識。TCP/IP可以在不同網絡中采用自己的協議,來逐步達到創建通信路徑的最初目標,是當今世界上大多數新型網絡的主要選擇對象。由於研究機關向全世界公布了解決計算機網絡可靠性的核心技術,並向全世界無條件免費提供TCP/IP,使該協議在世界範圍內得以廣泛的傳播,並由此而產生了Internet發展的第一階段。

Internet發展的第二階段是免費使用操作係統與廉價小型計算機,以及美國聯邦政府繼續為發展前沿的高速電子通信公路提供資金。

Internet發展的第三階段,也是最迅速的階段,即Internet商業化開創了Internet的“迅速發展”時代,允許世界上任何組織和個人加入Internet網,並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協會(NSF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和Internet協會負責管理 Internet網絡。

1983年到1993年的十年是Internet發展成世界上最大的計算機網絡的十年。現在,Internet正以其強大的生命力服務於社會的各個領域。

Internet是一個對用戶絕對平等服務的網,它不分膚色、不分等級、不分尊卑、不分信仰、不分地理位置;不論您是誰,不論您從哪裏入網,隻要您知道查尋路徑,您都可以獲得來自全世界的各個信息中心的任何信息。

(二)Internet的檢索工具

圖書館作為Internet的用戶,最關心的是Internet的檢索工具。

Internet有很好的檢索工具。Internet上的檢索工具與數據庫不同,它們的檢索範圍是整個Internet,網發展到哪裏,檢索範圍就擴大到哪裏,如Yahoo、Alta Vista、Excite、HotBot、Infoseek、Lycos、OpcnTest、Web Crawler;這些工具還具備了十分清楚的圖形界麵(尤其是WWW網),用戶無需記憶什麼指令,完全可以根據屏幕上的說明,通過點菜單方式來完成檢索。檢索工具均已標準化,隻要學會一種即可走遍全網。其檢索對象不是以數據庫格式存儲在計算機主機上的信息,而是相關信息在網上已標準化了的存儲地址(統一以資源定位符URL的形式表示),每一項信息,無論存儲在哪一台主機上它都隻有唯一的URL。通過Internet檢索工具檢索到的結果是用戶所需信息在Internet上的存儲地址及其簡單描述,用戶隻要點擊屏幕上的URL,就可以立刻獲得以文字、聲音、圖形、圖像等表達的更加詳細的內容以至全文。

Internet中最為出色的是WWW全球網。清華大學圖書館已在WWW界麵上建立了自己的HomePage(主頁),在HomePage上介紹了圖書館的曆史、服務項目、服務地點,設置了公共目錄檢索(OPAC)的入口點、與國內外著名大學圖書館連接的入口、按學校查找電子期刊的入口等,國內外的Internet用戶都可以通過http://wwwlibtsinghuaeducn地址,訪問清華大學圖書館的主頁。

(三)Internet與中國圖書館

Internet是通過中國網的國際接口與中國網相連。中國有四個國際接口。1995年和1996年,中國科學院、郵電部、原國家教委和電子部相繼開通了與Internet相聯的國際出口,並在國內組建全國性網絡,對外正式提供Internet服務。這四個國際出口是:中國科學網CSTNet,原國家教委的CERNet,郵電部的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電子部的金橋網ChinaGBN。

圖書館利用Internet為讀者提供網絡化信息服務已是當今的趨勢。圖書館可以利用超文本技術使信息相互連接起來,把網上信息以目錄形式組織起來,使用戶能按類目瀏覽,可方便地獲取某一主題的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