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圖書館與China Internet(一)China Internet含義近年來,我國相繼建立了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China PAC)、中國公用數字數據網(China DDN)、中國公用幀中繼網(China FRN)、PSTN和CHINAMAIL係統,並在這些公用物理通信鏈路基礎上先後建成了六大互聯網絡:中國科學技術網(CSTNet)、郵電部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中國金橋信息網(ChinaGBN)、中國聯通互聯網(UNINET)和中國網通(CNCNET),並實現了網絡間的互聯互通。中國互聯網就是以這六大互聯網為依托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1999年4月23日,中國文化信息網又正式開通。目前,中國各式各樣的流行網站(如“網易”“搜狐”“163電子郵局”“首都在線”“新浪網”等)都是租用這六大互聯網的線路或空間來運營的。
(二)中國互聯網絡的現狀
1.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
CERNet(China Education and Research Network)是由國家教委主持建設和管理的全國性教育和科研計算機互聯網絡,於1994年開始建設,其總體建設目標是:利用先進實用的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把全國大部分高等學校連接起來,推動這些學校校園網和信息資源的建設交流,與現存的國際性學術計算機網絡互連,使其成為中國高等學校進入世界科學技術領域的方便入口;同時成為培養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高層次人才,提高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的最重要的基礎設施。
CERNet分為主幹網、地區網和校園網三個層次。全國網絡中心設在清華大學並通過該中心與Internet連網。地區網絡中心和主節點分布在全國八大城市(北京、上海、沈陽、廣州、武漢、成都、南京、西安)的10所高校(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郵電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中理工大學、東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東北大學)。
它們彼此相連,構成了CERNet主幹網的三環拓撲結構。開通了4條國際信道,分別與美國、香港和德國連接。CERNet目前的信道容量是12M。1999年1月,CERNet的衛星主幹網全線開通,大大提高了網絡的運行速度。CERNet的潛在服務對象包括全國1090所大學近300萬教師和在校學生,還有4萬所中學的550萬師生和16萬所小學的12億師生。目前已有近500家教育和科研單位連入CERNet,上網期刊200多種,1038個數據庫將陸續上網,用戶達50萬。
國家教育部正在CERNet上規劃和建設更多的信息資源,並開發更多的網絡應用係統,其中包括:全國教育管理信息係統、全國高校招生與分配係統、全國高校圖書情報係統、各種遠程教育係統、各種虛擬科學研究中心和實驗室等。另外,CERNet還將建設世界最大的中西文網絡信息發現係統。
2.中國科學技術網(CSTNet)
中國科技網(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twork)建於1990年,它是在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範網(NCFC)和中國科學院網(CAS net)的基礎上建設和發展起來的覆蓋全國範圍的大型計算機網絡,是我國最早建設並獲國家正式認可、具有國際信道出口的互聯網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