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體現精益生產、同步工程和敏捷製造的思想一是“精益生產”的思想,這是美國麻省理學院(MIT)從事“汽車計劃”的專家對日本“豐田生產計劃”的總結。精,即少而精,不投入多餘的生產要素,隻是在適當的時間生產必要數量的市場必須產品(或下道工序急需的產品);益,即所有經營活動都要有效益,具有經濟性。二是“敏捷製造”的思想,是1991年美國Iacocca研究所主持的“21世紀發展戰略討論會”的一份著名報告中提出來的。它認為企業應發展一種通過編程可重組的、模塊化的加工單元,以實現快速生產新產品及各種變形產品,從而使生產小批量、高性能產品能達到大批量生產同樣的效益,能按訂單生產、以合適的成本生產顧客的定製產品或個性化產品。
敏捷生產不強調全能,而強調企業間的動態合作。
3.體現事先計劃與事中控製的思想
ERP係統集成了生產計劃、物料需求計劃、生產能力計劃、采購計劃、銷售執行計劃、利潤計劃、財務預算和人力資源計劃等功能與控製功能,並通過定義和事務處理相關的會計核算科目和核算方式,在事務發生的同時自動生成會計核算分錄,保證資金流和物流的同步記錄和數據的一致性。這樣,就便於實現事中控製和實時作出決策。
此外,計劃、事務處理、控製與決策功能都能在整個供需鏈的業務處理流程中實現,這就要求在流程中,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人的工作潛能與責任心,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合作精神,實現企業從集權式管理向民主式管理的轉變,提高企業對市場動態變化的響應速度。
(二)ERP在圖書館管理中的移植應用
一般認為,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增值流、工作流及企業管理、企業文化、團隊精神等人文因素共同構建起一個企業。圖書館也具有企業的基本特征,隻不過圖書館提供社會的是凝聚了館員勞動的增值了的文獻服務;其資金流是一個不完整的循環,社會注入的資金是顯性的,而圖書館的價值產生是隱性的;圖書館的勞動是使其收藏的文獻有序化,實現了文獻利用價值的增值,而業務工作的科學化則購成了圖書館的工作流。圖書館將ERP管理思想移植到日常管理中,可以實現圖書館管理的最優化。
1圖書館的供需鏈
與企業供需相似,圖書館以工作關係維係的供需鏈,包括書商、行政管理部門、資金來源部門(財政部門、提供資助的單位和個人)、圖書館、社區、讀者及圖書館業務技術支持行業等,另外還包括存在競爭關係的其他圖書館。
在圖書館內部體係中,其各個組成層麵相對於周邊係統是不活躍的,而與圖書館處於同一供求鏈上的周邊係統則時時在動態變化著。圖書館這種內部的穩定保守與圖書館外部環境的快速發展變化之間就構成了一對矛盾。突出表現為事業經費投入大,而圖書館提供的服務的生產效益低,難以根據用戶的需求提供及時完善的服務,其服務又不能適應社會需要等等。這種服務能力上的滯後,又影響社會對圖書館價值的認可和對圖書館的再投入。因此,圖書館係統在其發展過程中,就要正確評價本身在生存發展的整個供需鏈上的地位和作用,包括:圖書館——書商(源文獻提供者):及時與書商互相溝通最新文獻供求信息;圖書館——行政管理部門(資金來源部門):讓對方充分了解效益情況,明白圖書館完成任務需要大力度支持;圖書館——社區(服務範圍):讓其了解圖書館的發展對社區經濟文化生活的作用;圖書館——讀者:及時溝通,了解其需求,也讓讀者了解圖書館服務方針、任務、能力,讓其參與管理;圖書館——本行業及其他文獻信息服務部門:了解它們的最新技術、管理發展動態,及時改進本館的管理措施,完善管理製度,提高服務效率;圖書館——技術支持行業及部門:及時獲得可用於圖書館的最新技術發展信息,特別是信息處理技術和自動化技術、數據庫技術等,改進圖書館的服務手段,提高服務能力。
圖書館要時時注意提高在這條供需鏈上的地位和重要性,獲得自身生存和發展的更多的社會資源。因此,圖書館也要緊跟社會步伐,不斷改革進步,以不斷創新來實現這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