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美育的實施機製(5)(2 / 3)

科學的飛速發展加快了人類曆史的進程,使人類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獲得極大豐富與提高。自產業革命以來,尤其是當代的知識經濟社會,科學技術在物質生產中的廣泛運用使得人類不斷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的奇跡,科學使得人類的本質力量最大限度地對象化,成為人類實現自身解放的有力武器。但是,由於人類並不總是能恰當處理、協調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兩者之間的平衡關係,科學發展的負麵效應也隨之暴露出來,一方麵人類的過分的貪婪、攫取違背了自然發展規律,在我們取得一個又一個令人歎為觀止的成績的同時卻付出沉重的代價;另一方麵,科學技術應用的逐漸擴大和深化,科學技術有力地使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當人們麵對摩天大廈和航天飛機而驚歎不已的同時卻發現,高科技的應用使生產方式變為大機器、大規模的流水線式,這種千篇一律的生產方式使產品隻能局限於生產工藝所設計模式的狹小範圍內,磨滅了生產者個體的創造性,尤其是產品的審美價值的實現,盡管產品在功能、性能方麵可能是完善的,但這種整齊劃一卻難以滿足人們的精神的、審美的需求,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逐漸喪失了興趣,僅僅把工作作為謀生的手段,正如當第一批性能優越而且價格低廉的黑色T型汽車從福特汽車公司下線時,生產者為自己的產品雀躍、歡呼。然而,看到從流水線上源源不斷生產出完全一樣的“鋼鐵甲殼蟲”,看到大街小巷都“爬行”著同樣規格的福特汽車時,人們不再引以自豪,開始感到厭煩。難怪許多科學家在感歎:當今的科學發展已經表現出一種擺脫一般人性的趨勢,已經變得越來越遠離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