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慈將那菇清洗幹淨,配以冬筍、胡蘿卜、黃耳、蓮子等素菜,正將那菇以花刀在菇麵切出刀口,妙心一腳踏進廚房,好奇道:“念慈,準備想要出師了?”
原是念慈平日裏幫著妙心夥房裏燒飯炒菜,妙心便以廚房師傅自稱,見了念慈自行動手燒菜,自然是說她想出師了。
念慈笑:“這是我在後院發現的可食菌菇,便采回來給師傅師姐們嚐嚐。”
妙心見那配菜,道:“嗯,有所創新,值得期待。”說罷亦卷起袖子幫忙。妙心熱衷於吃,同樣喜做各類菜肴。
兩人洗洗切切,烹炒一番,半天功夫,一碟上素便已完成。
妙心正伸出手去,卻被念慈勁力一拍:“等吃飯時大家一起吃。”說罷便端走了。妙心兩眼尋著那香味去,望眼欲穿。
********************************正在存稿的分割線******************************
話說著,師傅與慧心已回來。慧心帶回幾本書,念慈翻來看去,刹是歡喜,那些詩詞集子,與經書自是不同,“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列列詩句,阡陌縱橫間如是落紙雲煙,念慈細念著,不禁癡去,一時間隨那詩詞句子,隨那墨香紙箋,如賞花紅柳綠,雪傾萬丈。
直到慧心來喚吃飯,念慈才戀戀地放下那詩集子。
飯間,師傅舉箸,對那道鮮菇素齋倒是讚不絕口,細品下,說道:“鮮嫩爽滑,清香四溢,素菜中難得有這口香,確是不錯。”
妙心與念慈相視會心一笑。
妙心道:“念慈做菜本領原來深藏不露呢,這道菜可是她手藝。“
師傅讚賞地點點頭。
念慈笑道:“師傅師姐們若愛吃,我平日多做些給大家。”
師姐們一聽,眾口竟同時歡喜稱是。
“不過,如勾”二流芡“可更入味,而且芡汁不宜太稠,稠了便失清爽了。”師傅品了又品,道出其中欠缺。
念慈又笑:“齋菜偏於清淡,所以念慈不敢手重肥了佐料。”
邊吃邊談,一席飯,竟吃出平常沒有的味道。
自此,這便讓念慈開始研究起食譜。白如脂雪的豆腐、火紅番茄、紫亦有紫茄、嫩綠如蔥、菜心,繽紛顏色,巧妙搭配起來,都是佳肴。
念慈一手是那詩詞,一手又是那烹飪事,鑽入那熱火朝天的廚房,都能胸臆中翻湧起詩情來。湯水晃蕩如潑,盛在碗裏,有熱汽升騰,念慈竟隨口念出“水澹澹兮生煙”的詞句。
一回,妙心無意中聽到念慈口中念念有詞,細聽之下竟是詩句,詐得妙心兩眼瞪如牛鈴,看念慈如看怪物:“念慈,幾本詩就把你給看著魔了?”
念慈撲噗一笑,道:“我發現,詩與烹飪,竟然有相通之處,比如看了一著好詩,就如吃了一頓好飯好菜,那滋味真是令人回尋。”看念慈陶醉神情,妙心一臉茫茫然。
一旁的師姐聽了,誇道:“念慈越長越是學問先生了。”
慧心也插進話來:“念慈悟性不錯,由大雅至大俗,卻能融會貫通,多加學習,日後可以一番作為呢。”
念慈聽得臉羞紅起來,自己隻是信口而言,卻也得到讚同。妙心聽不懂這些,聳聳肩道:“管它什麼雅俗,做得好吃就多吃,也就這回事唄。”
眾人聽罷一笑。
*******************除了收藏和推薦票外還可以砸鮮花和白開水的分割線******************
念慈讀乏了書,便去廚房。見師姐們采摘回來新鮮的蘿卜,便拿來清洗去皮,切成細絲,拌了少些澱粉,灑些胡椒粉,加鹽,揉成圓,裏麵裹上炒好的菇碎胡蘿卜碎作餡,一鍋蒸兩盤,時刻一到,揭開鍋,那香氣如同迷香,立刻引來了妙心,妙心不顧討打,硬生生搶去一隻放在口裏,萬般享受道:“入口爽滑,辣香四溢,太棒了!”
念慈捧著那盤白胖丸子,左看右看,怎麼看怎麼像是那句“海上升明月”的,又或是“新月與愁煙,滿江天”那句,丸子竟可以當成是皎月,想著想著自己都嘻嘻一笑,趁熱把芫荽葉子撒上去,再看又成了“雙棲綠池上,同心蓮葉間”了。
吃飯時,便將那道菜命名為“同心蓮葉間”了。
這一般蘭心惠質,詩情配了煮意,連最俗的吃喝都有它皎潔去處,大約便需要這般櫻桃素口玉齒蓮子心,才可吃出那番味道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