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人才不在於你擁有了多少知識,而在於你能做出多大的事情。一個沒有行動力的人,不管擁有多少知識,都不能叫人才。真正的人才,不是滿腦子的空想家,而是那些做了決定就立即行動的人。
行動就是把計劃中的事情實施起來。而空想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多指隻想不作,不把想法付諸於行動。
想與行動一樣的重要。因為,生活既需要思考,更需要行動! 但是不能隻空想,不行動。
正如羊皮卷所說:一張地圖。不論多麼詳盡,比例多精確,它永遠不可能帶著它的主人在地麵上移動半步!路,終究是要走的;日子,終究是要過的;而你,唯有去行動,才能真的改變。想,固然重要,但想是為了行動來服務的,想好了,想通了,就要去做!去行動!不能隻為了想,而去空想,行動才是最最重要的。
一個沒被付諸行動的想法在你的腦子裏停留得越久越會變弱。過些天後其細節就會隨之變得模糊起來。幾星期後你就會把它給全忘了。在實踐中,你可以實現更多的想法,並在其過程中產生更多新的想法。記住,想法本身不能帶來成功,雖然想法是很重要,但是它隻有在被執行後才有價值。一個被付諸行動的普通想法,要比一打被你放著"改天再說"或"等待好時機"的好想法來得更有價值。如果你有一個覺得真的很不錯的想法,那就為它做點什麼吧。如果你不行動起來,那麼這個想法永遠不會被實現。
西方精神分析學大師弗洛伊德將空想命名為“白日夢”。他認為,白日夢就是人在現實生活中由於某種欲望得不到滿足,於是通過一係列的想、幻想在心理上實現該欲望,從而為自己在虛無中尋求到某種心理上的平衡。
弗氏理論還提出了一個關鍵性的詞:逃避。也就是說,過分沉湎於空想的人必定是一個逃避傾向很濃的人。此言一語中的。這正是空想帶給人的極大危害性。下麵的故事生動地說明了空想的危害。
一年夏天,一位來自馬薩諸塞州的鄉下小夥子登門拜訪年事已高的愛默生。小夥子自稱是一個詩歌愛好者,從7歲起就開始進行詩歌創作,但由於地處偏僻,一直得不到名師的指點,因仰慕愛默生的大名,故千裏迢迢前來尋求文學上的指導。
這位青年詩人雖然出身貧寒,但談吐優雅,氣度不凡。老少兩位詩人談得非常融洽,愛默生對他非常欣賞。
臨走時,青年詩人留下了薄薄的幾頁詩稿。
愛默生讀了這幾頁詩稿後,認定這位鄉下小夥子在文學上將會前途無量,決定憑借自己在文學界的影響大力提攜他。
愛默生將那些詩稿推薦給文學刊物發表,但反響不大。他希望這位青年詩人繼續將自己的作品寄給他。於是,老少兩位詩人開始了頻繁的書信來往。
青年詩人的信每次都長達幾頁,大談特談文學問題,激情洋溢,才思敏捷,表明他的確是個天才詩人。愛默生對他的才華大為讚賞,在與友人的交談中經常提起這位詩人。青年詩人很快就在文壇有了一點小小的名氣。
但是,這位青年詩人以後再也沒有給愛默生寄詩稿來,信卻越寫越長,奇思異想層出不窮,言語中開始以著名詩人自居,語氣越來越傲慢。
愛默生開始感到了不安。憑著對人性的深刻洞察,他發現這位年輕人身上出現了一種危險的傾向。
通信一直在繼續。愛默生的態度逐漸變得冷淡,成了一個傾聽者。
很快,秋天到了。
愛默生去信邀請這位青年詩人前來參加一個文學聚會。他如期而至。
在這位老作家的書房裏,兩人有一番對話:
“後來為什麼不給我寄稿子了?”
“我在寫一部長篇史詩。”
“你的抒情詩寫得很出色,為什麼要中斷呢?”
“要成為一個大詩人就必須寫長篇史詩,小打小鬧是毫無意義的。”
“你認為你以前的那些作品都是小打小鬧嗎?”
“是的,我是個大詩人,我必須寫大作品。”
“也許你是對的。你是個很有才華的人,我希望能盡早讀到你的大作品。”
“謝謝,我已經完成了一部,很快就會公之於世。”
文學聚會上,這位被愛默生所欣賞的青年詩人大出風頭。他逢人便談他的偉大作品,表現得才華橫溢,鋒芒咄咄逼人。雖然誰也沒有拜讀過他的大作品,即便是他那幾首由愛默生推薦發表的小詩也很少有人拜讀過。但幾乎每個人都認為這位年輕人必將成大器。否則,大作家愛默生能如此欣賞他嗎?
轉眼間,冬天到了。
青年詩人繼續給愛默生寫信,但從不提起他的大作品。信越寫越短,語氣也越來越沮喪,直到有一天,他終於在信中承認,長時間以來他什麼都沒寫。以前所謂的大作品根本就是子虛烏有之事,完全是他的空想。
他在信中寫道:“很久以來我就渴望成為一個大作家,周圍所有的人都認為我是個有才華有前途的人,我自己也這麼認為。我曾經寫過一些詩,並有幸獲得了閣下您的讚賞,我深感榮幸。
“使我深感苦惱的是,自此以後,我再也寫不出任何東西了。不知為什麼,每當麵對稿紙時,我的腦中便一片空白。我認為自己是個大詩人,必須寫出大作品。在想像中,我感覺自己和曆史上的大詩人是並駕齊驅的,包括和尊貴的閣下您。
“在現實中,我對自己深感鄙棄,因為我浪費了自己的才華,再也寫不出作品了。而在想像中,我是個大詩人,我已經寫出了傳世之作,已經登上了詩歌的王位。
“尊貴的閣下,請您原諒我這個狂妄無知的鄉下小子……”
從此後,愛默生再也沒有收到這位青年詩人的來信。
愛默生告誡我們:“當一個人年輕時,誰沒有空想過?誰沒有幻想過?想入非非是青春的標誌。但是,我的青年朋友們,請記住,人總歸是要長大的。天地如此廣闊,世界如此美好,等待你們的不僅僅是需要一對幻想的翅膀,更需要一雙踏踏實實的腳!”
因此,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多做實事,多實踐少空想。隻有這樣,我們才能贏得成功。
從前有兩個和尚,一個很有錢,每天過著舒舒服服的日子;另一個很窮,每天除了念經之外,還得到外麵去化緣,日子過得非常苦。
有一天,窮和尚對有錢的和尚說:“我很想到印度去拜佛,求取佛經,你看如何?”有錢的和尚說:“路途那麼遙遠,你要怎麼去?”
窮和尚說:“我隻要一個缽、一個水瓶、兩條腿就夠了。”
有錢的和尚聽了哈哈大笑,說:“我想去印度也想了好幾年,一直沒成行的原因是旅費不夠。我的環境比你好,我都去不成,你又怎麼去得成?”
過了一年,窮和尚從印度回來,還帶了一本印度的佛經送給有錢的和尚。有錢和尚看他果真達成願望,慚愧得麵紅耳赤,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成功地將一個好主意付諸實踐。比在家裏空想出1000個好主意要有價值得多。沒有行動,再遠大的目標也隻是目標,再完美的設想也僅僅是設想,要想使其變為現實,必須付出行動。
英國詩人布萊克說:“光會想象而不行動的人,隻是生產思想垃圾。成功是一架梯子,雙手插在口袋裏的人是爬不上去的。”
有個20歲的男孩名叫郭凱,是西部地區一所大學裏的經濟係的大二學生。到了大三,他發現自己更喜歡做一名企業家,他想到商學院學習企業管理。可是,他沒辦法轉係。係主任告訴郭凱,他以前在大一期末考試成績不夠高,而且現在係裏沒有多餘的名額。但郭凱沒有就此罷休,他立即製定了這樣的計劃:先通過“旁聽”選修所有企業管理的課程,參加他們的授課。一個月後,恰好有一個企管專業學生辦理休學,郭凱便抓住這個機會去補了那個空缺。
到了大四,郭凱學習了企業管理所有的課程並修滿了學分。最後一個學期,他拿著成績單去見係主任。他問係主任:“雖然我沒有被正式接受,但是我是否可以得到企管學士的學位?”
係主任感到非常吃驚,同時也很感動。“在我看來,你就是個企業家。”係主任說:“我不知道有什麼理由可以拒絕你的申請。”
最後,郭凱得到了企業管理的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並走出校門到更為廣闊的天地去拚搏。
郭凱的成功,毫無疑問來自於他的行動力。假設他一直在觀望中等待,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得到企業管理的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換了其他人,我們也許會想,還是等一下吧,如果實在沒有機會,就畢業後再進修自己感興趣的專業。相信這是很多人的想法。而畢業之後,麵對工作的壓力和越來越少的個人時間,我們也許又會想,現在太忙了,等以後有時間再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吧。直到有一天我們老了,才發現自己就在這種等待中度過了一生。
真正的人才不在於你擁有了多少知識,而在於你能做出多大的事情。一個沒有行動力的人,不管擁有多少知識,都不能叫人才。真正的人才,是那些做了決定就立即行動的人。這些人,才是我們這個社會的贏家。
生活中,有美麗的願望當然是好事,但一味地空想,不但會一無所獲,而且還會耽誤了你的進取,最終一事無成。做任何事,想得再好也隻是一個設想,要想讓願望變為現實,就必須付出行動。
人生箴言
做任何事,想得再好也隻是空想,要想變為現實,必須付出行動。不管你的目標看起來是多麼渺茫,不管前麵有多少困難,隻要你知道具體的目的地,而且向它邁出第一步,你便走上了成功之路!
可以得意不要忘形
得意時最不易避免的是炫耀,失意時最不該學會的是抱怨;在得意時最忌諱的是忘形。其實,得意不一定就是得到,失意也並非就是失敗。在得意時決不可忘形,因為忘形最容易暴露自己最大的缺點和弱點,最終把自己推向失敗的境地。
俗話說“滿招損,謙受益”,那些才華出眾又喜歡自我誇耀的人,必定會招致他人的反感,暗中吃大虧且不自知。有鋒芒也有魄力,在特定的場合顯示一下自己的鋒芒,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太過,不僅會刺傷別人,也會損傷自己。做大事的人,過分外露自己的才能,隻會招致別人的嫉妒,導致自己的失敗,無法達到事業的成功,更有甚者,不僅會因此失去前途,還會累及身家性命,所以有才華要含而不露,對他人不可過於耿直地指責和批評。
如果一個人驕傲自滿,狂妄自大,道德不修,即便是親近的人也會厭惡他,離他遠去。古代像禹、湯這樣道德高尚的人,尚懷自滿招損的恐懼,那麼普通人更應該克製自己的狂妄、自滿之心。
人生處在順境和得意時,最容易得意忘形,滋生敗象,樂極生悲,看過電影《特洛伊》的人,想必都會記得特洛伊王國是怎樣被毀滅的。特洛伊人與入侵的希臘聯軍作戰,雙方互有勝負,後來聯軍中有人獻技,假裝全部撤退,留下一匹大木馬,並將勇士藏在馬腹內,其他的主力部隊則躲在附近。特洛伊人望著遠去的艦隊,以為敵人真的撤退了,於是將木馬拖入城內,歌舞狂歡,飲酒作樂。就在他們進入夢香之時,木馬中的敵人紛紛跳出,打開城門,裏應外合,於是特洛伊滅亡了。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教訓有兩點:一是得意時不要高興得太早,否則失意馬上就到。二是失敗也莫生氣,危機即轉機,失敗後麵可能就是成功,遇到挫折時,要咬緊牙關,堅韌自強,逆境即將過去,前程自會一片光明。工作中,有些人因為順境連連而愈感欣慰,愉悅之情不時流露於臉上,然而,不能光是高興,應該想想怎麼才能維持好運,永葆成功。希臘著名的雄辯家戴摩斯說:“維持幸福,遠比得到幸福困難。”同樣的道理,好業績來得不易,但更難得的是如何保持好業績。在你成功之時,你最多隻能高興5分鍾,因為你若不努力,第6分鍾就會有人趕上你,甚至超過你。
因此,當你被上司提升或嘉獎的時候,如果你常常會自鳴得意,那你就要好好學一番涵養的功夫,把你那因升遷而引起的過度興奮壓下去,因為在你沒有達到心中既定的偉大目標之前,中途的一些升遷,真可說是微乎其微的小事。也許你在實行一個計劃時,一著手就大受他人誇獎,但你必須對他們的誇獎一笑置之,仍舊埋頭苦幹,直到隱藏在心目中的大目標完成為止。那時人家對你的驚歎,將遠非起初的誇獎所能及。
美國汽車大王福特曾說:“一個人如果自以為有了許多成就就止步不前,那麼他的失敗就在眼前了。許多人一開始就奮鬥得十分起勁,但前途稍露光明後,便自鳴得意起來,於是失敗立刻接踵而來。”
一個人是否偉大,是可以從他對自己的成就所持的態度看出來的。因此,即使你的運氣極好,也莫要得意忘形,積累你的成就,作為你更上一層樓的階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