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選題的目的
第一,知識經濟與高等教育的研究是科學研究叢林中一個嶄新的領域。知識經濟概括了當今世界經濟的最新特點和發展趨勢,這是人類社會經曆了從原始社會向農業社會、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從工業社會向知識經濟時代的第三次轉變。知識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不僅會引起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及生活方式的根本轉變,而且會引起高等教育的根本變革。可以預見,未來高等教育對社會經濟、政治、科技、文化的作用將從社會邊緣走向社會的中心,日益成為知識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源,工業社會它所肩負的培養人才、科學研究和為社會服務的三項職能在知識經濟時代,將被賦予新的內容和要求,因而比爾·蓋茨在《資本主義的未來》一書中曾科學地預言:“在21世紀重要競爭方式的改變中,高等教育扮演的角色是具有決定意義的。”
麵對知識經濟時代,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正在製定一係列戰略措施,以期更廣泛地占領知識經濟的製高點,並控製世界的未來。一些後發型國家也在搶抓機遇,奮起追趕,以創造新的奇跡。知識經濟的逼近,已經引起了我國從企業家、專家、學者到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然而,以知識傳播、知識生產、知識示範和知識孵化為新使命的高等教育,既麵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也由於改革的進程緩慢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諸如體製僵化;投資渠道單一;辦學形式滯後;學科專業設置不夠合理,培養人才不能適應社會變遷和滿足社會長遠需要;缺乏創新,對科教興國的貢獻率較低;擴大規模與提高質量效益之間失調,造成人才的相對過剩和就業的困難;對外開放的水平層次較低,國際化的格局尚未形成;素質教育、德育教育等方麵還存在一定的誤區等。
為了探索解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中存在的上述諸多問題,適應知識經濟時代需要,促進我國高等教育健康發展,研究知識經濟的重要特征及對高等教育的深刻影響,借鑒國外高等教育應對知識經濟挑戰的策略經驗,從而探索麵向知識經濟時代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對策就成為必要。
第二,知識經濟對我國高等教育將產生一些質的重要影響。表現為一是高等教育地位與作用日益重要,將逐步從單一的教學機構向產、學、研一體化方向發展;二是教育的目標由社會成員從接受一次性的學校教育轉變為終身接受教育,由此高等教育將在發展終身教育中從單純的保存、傳遞知識向現代化的“知識工廠”轉變;三是知識的社會化與社會的知識化將推動高等教育的社會化進程,這為高等學校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化前提;四是信息化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將會引起教育的技術和教育方式的革命性轉變,從而引發未來教育思想、方式、過程以及模式的重大調整和變革。
第三,作者對大學改革既有一些感性認識,也有理性思考。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至今作者一直生活、工作在大學,對大學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深有感受。多年來關心研究它的改革與發展是我執著追求的情結。知識經濟對於發達國家而言,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而對於處在工業化進程中的發展中國家,則是機遇與挑戰並存。因此,麵對知識經濟時代嚴峻的國際競爭,我國高等教育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在知識經濟時代發揮更大的作用,已成為亟待解決的新課題。客觀地講,我國現實離知識經濟還有較大差距,目前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還不具備全麵發展知識經濟的條件。在基本狀況條件尚不具備的情況下,不應急於求成,但高度重視知識經濟問題的研究,選擇高等教育作為切入口是必要的。因為高等教育是我國教育龍頭,沒有高等教育的發展與創新,知識經濟就失去了現實的基礎,就不可能有全麵迎戰知識經濟的符合實際的戰略對策,就有可能再次喪失發展機遇,延誤經濟社會的發展。因此,我們不能“望洋興歎”,消極觀望和等待,而應該站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高度,勇敢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為知識經濟時代高等教育的戰略選擇和行動對策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加快高等教育創新發展,這是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