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跨越自負 虛心求教
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有言:“一個人心中若存有一粒稻穀大小的傲慢,此人便不能升入天堂。”
自負就是常常過高地、言過其實地評價自己的能力,盲目自大,甚至失去自知之明。自負者常以自我為中心,目中無人、孤傲自大是他們的一貫表現,但自負常會讓人付出沉重的代價。隻有跨越自負,從孤芳自賞中蘇醒,虛心以待,才會從生活中獲得教益,才能開創輝煌的人生。
抓不住賊的“飛毛腿”
自負是自掘的陷阱,當你得意忘形的時候,就很可能掉入其中,成為自負的獵物。自負往往讓你自吞苦果,追悔不已。
有個人,生來就是“飛毛腿”,跑得特別快,所以經常以此在人前誇耀。有一天,他家被盜,他連忙跑去追賊。當看到賊的背影時,他大喊道:“別跑了,你說什麼也跑不過我的!”不一會兒,他果然追上了賊人,但他還是一個勁兒地跑。半路上有人問他跑得這麼急趕什麼,他說追賊。又問他,賊在哪裏,他洋洋得意地說:“我早就超過他了,看,現在連影子也看不見了。”
這是個有點兒誇張的小笑話,在現實生活中,如此自負得忘乎所以的“飛毛腿”是沒有的。但是,就是這樣一個漫畫式的人物,卻刻畫了一個栩栩如生的自負者的形象。
自負就是過高地評估自己的能力,有時甚至失去自知之明。心氣高傲的人,有的自視甚高,總是大肆吹捧自己,把別人貶得一文不值,總認為自己比別人強;有的固執己見,唯我獨尊,總將自己的觀點強加於別人,在明知是別人正確的情況下,也不願意改變自己的立場。
自負的人一般很少體會別人的感受,更不會主動關心別人,與人的關係比較疏遠。他們經常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不會顧及他人。不求人的時候,對人很冷淡,好像天底下的人都矮他一截,都應該為他服務,結果常常落得門可羅雀。
自負的左宗棠
人的自負往往緣於地位的崇高、事業的成功和財富的眾多。但人生的成敗不僅僅取決於物質的多寡,更在於心態的取向,內心的支配。用一顆平常心去對待一切,用冷靜的目光去看待人世間的恩恩怨怨、起起伏伏。
曾國藩和左宗棠都是清朝的重臣,朝野一般多以“曾左”並稱他們兩人。曾國藩年長於左宗棠,並且對左宗棠也曾予以提拔,但左宗棠為人自負,對曾國藩並不怎麼尊敬。
有一次,左宗棠很不滿地問身旁的侍從:“為何人都稱‘曾左’,而不稱‘左曾’?”
一位侍從回答:“曾公眼中常有左公,而左公眼中則無曾公。”這句話讓左宗棠沉思良久。
自負是一麵凹麵鏡:自己顯得很大,別人顯得很小。
當代人都稱大學生為“天之驕子”,榮耀非凡,而許多大學生也心安理得地將這頂“桂冠”安在頭上,處處以天之驕子自居,自視甚高,自認為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理應得到特別優待。所以在擇業過程中,“目光遠大”,挑三揀四。麵試時,誇誇其談,海闊天空,給用人單位留下心浮氣躁、極不踏實的印象,讓用人單位不能接受。
在自負心理的驅使下,他們的擇業觀念發生嚴重偏差,定位太高,結果常常高不成、低不就,遲遲不能落實工作。“皇帝的女兒也愁嫁”,看到別人紛紛簽了約,他們卻牢騷滿腹,怨天尤人,對他人、學校和社會充滿了抱怨。此時,他們又極有可能向相反的方麵轉化,出現嚴重的自卑心理,懷疑起了自己的能力,變得畏首畏尾,不敢再去應聘求職。
保持謙卑,虛懷若穀
高傲的稗草永遠昂著頭,謙卑的穀子卻將高貴的頭顱彎向大地。
世界文豪王爾德說:“人們把自己想得太偉大時,正足以顯示自身的渺小。”
生命有年,知識無限。任何一門學問都像浩瀚的雲天,沒有窮盡。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說他在某一方麵已經徹底精通,再也不用研究了。
有位年輕人去問愛因斯坦:“您老可謂是物理學界空前絕後的泰鬥了,何必還要孜孜不倦地學習呢?何不舒舒服服地休息呢?”愛因斯坦並沒有立即回答這個問題,而是找來一支筆,一張紙,在紙上畫下一個大圓和一個小圓。他對年輕人說:“目前情況下,在物理學領域,我可能知道的比你略多一些。正如你所知的這個小圓,我所知的大圓,然而,整個物理學知識是無窮無盡的。對於小圓,它的周長小,即與未知領域的接觸麵小,它感受到自己的未知少;而大圓與外界接觸的這一周長大,所以更感到自己的未知東西多,會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要想成就大事業,開拓大領域,沒有一顆虛懷若穀、謹慎進取的心是不行的。在既有的成績麵前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我們所擁有的這一點,與浩渺的宇宙比起來,實在是渺小得可憐。怎樣才能克服自負心理,保持謙卑呢?
(1)要有接受批評的度量。自負者的致命弱點是不願改變自己的立場,更不願接受別人的意見。接受批評就是針對這一特點提出的解決方案。它並不是要求要盲目服從別人,隻是要接受別人正確的意見,改變固執己見、唯我獨尊的態度。
(2)平等地與人相處。自負者自視甚高,以自我為中心,自奉為上帝,在生活中時時處處要求別人服從自己。平等相處就是要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與別人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