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導演的中期組織工作(2)(2 / 3)

二、通讀劇本

通讀劇本有三個方麵的作用:

(一)檢驗所選擇演員的音質、音色是否合適,搭配是否合理

導演在選擇演員時,隻是從心裏認定某位演員適合演播某個角色,或者通過試音確定了角色。選擇的演員是否真正合適,隻有在通讀劇本時加以驗證。所有的演員在一起通讀劇本,音色搭配如何?是否有“相靠”的感覺?角色之間是否有不合理的,是否需要調換?等等。在通讀劇本的過程中,導演的神經應該是高度緊張的,他要仔細地觀察每一位演員的表現,判斷他們最終是否適合這個角色,這是在進入排練錄音前對演員進行調整的機會。

(二)通過演員之間對台詞,從中發現問題,以便在排練中加以指導、修正

演員們接觸到劇本後隻會有個體的感受和理解,更多的精力是放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上。所有演員在一起通讀劇本,加深對全劇整體感的認識,加深了角色之間的相互刺激和交流。通讀劇本一般不要求演員太釋放音量和情感,隻要求他們找準對角色的感覺,導演此時關注的是他們對角色的理解是否到位,是否合理。如果是不謀而合,那是最好不過了;若出現了分歧,這就需要停下來共同進行探討。此時導演一定要虛心傾聽演員的解釋是否合理,是否有獨特的見解,這時是最能碰撞出創作火花的時候,導演千萬不要簡單地否定演員的創作熱情。如果演員的解釋有道理,很有新意和創造性,導演應該給予肯定並采用;如果演員對角色的解釋不合理,是他對劇本的理解出現偏差,則應堅決加以糾正。導演和演員對劇本的解釋角度不一樣,導演是從全局入手,演員則是從局部入手,因而難免出現分歧。導演在通讀劇本時應該及時發現問題,並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以便在排戲時幫助演員找到正確的感覺。

(三)在對台詞的過程中進一步完善導演的藝術構思

導演在劇本的案頭準備中,會試圖模仿劇中的人物在交流,但他畢竟不是演員,也不會把每一個角色都準備得很細致,他隻是想到了、看到了這個角色,這種準備理性的成分更大一些;而一旦由演員來塑選角色,他會用演技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特別是那些造詣很高、很有天分的演員,他們的創作是對導演工作的一種激發、刺激,會使導演產生一些新的靈感。所以通讀劇本也是導演不斷完善、修正構思的最好時機。

通讀劇本是開始排練前非常重要的一環。許多有經驗的導演都非常重視這項工作,通過通讀劇本可以發現許多問題,以便在排練中解決。導演決不應該因為排練時間緊而省略這一環節。有的導演一上來就開始排練,在某種程度上壓抑了演員的創作熱情,這對全劇的整體創作是不利的。

三、排戲階段

導演選定演員分配完角色之後就要進入排戲階段。排戲是導演運用啟發誘導或示範引導的方法,使演員在不斷加深對劇本思想內容和劇中人物理解的基礎上,尋找、探索準確的表達台詞的方式,通過運用話筒,體現出導演對劇本主題思想及人物的解釋,表達導演的思想和情感。排戲可分為三個步驟:

(一)粗排

在粗排中首先要抓住全劇的主線,圍繞主線的主要事件,勾畫出戲劇衝突、人物關係和人物性格特征的輪廓,築起全劇構思的雛形。在這個階段,要求演員達到掌握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取得以角色的身份在規定情境中“行動”的能力。

粗排從哪個角度入手呢?一般是從規定情境入手。導演心裏要清楚演員的台詞表達或者說演員的表演是靠什麼使聽眾感興趣的,靠什麼來吸引、打動聽眾。沒有這些特定的規定情境,人物不可能產生心理動機,不可能產生語言的動作,也就不可能展現出人物的性格;聽眾聽不出人物語言產生的規定情境,就不能理解演員為什麼要說這些台詞。因此,在粗排中首先要求演員在重點戲中把角色在規定情境中說了什麼話,對誰說的,為什麼要說,用什麼方式、什麼樣的語氣、語調來說掌握準確,使演員掌握住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和人物關係。除此之外,由於人物在規定情境中行動,產生了事件,事件的產生引起規定情境的變化和發展,這些變化和發展反過來又導致人物行動的變化和發展,所以,要求演員隨著每段戲的規定情境的不同,把其中主要台詞含義表達清楚。這樣,角色在全劇中的貫穿行動就清楚了,人物的思想線、感情線就能流暢地表現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