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七章 蔡國夫人(1 / 2)

其實隻要稍加調查和推敲,便能揣度出當時情形。

杜伏威是暴斃而亡,有說法稱他是服用煉丹用的雲母中毒而亡,但在當時那個情形下,中毒之事著實蹊蹺。

李淵肯定希望他死!

杜伏威是當時的江淮王,縱然降唐,仍舊保持著巨大的勢力,對李唐王朝而言始終是個威脅。

也許本來情況沒那麼糟糕,先進行安撫,而後一步步奪權架空,如果運氣好,杜伏威或許能以榮耀高位頤養天年。

可惜輔公祏在江淮造反,雖然杜伏威沒有參與,但李淵見識到了江淮軍的實力和破壞力。

與其安撫一個人讓他不反,還不如讓他徹底失去造反的可能,這是所有帝王的都篤信的真理。

所以很不幸,杜伏威步了韓信的後塵。

輔公祏是誣告,李淵多半一眼便看出來了,但他沒有多理睬和質疑,而是抓到了這次契機。

李孝恭因為貪瀆財產,在江淮胡作非為被闞棱撞破,所以也采取了誣告的方式。而今想來,李孝恭大抵是揣摩到些許聖意,所以才會如此大膽。

作為當時平定江淮的主帥,他的言辭很有分量,直接斷送了杜伏威的性命。

然而今天,江淮軍早已煙消雲散,但為了安撫江淮百姓,以定南方民心,這樁舊案又有了完全不同的結果。

但需要一個負責人,肯定不能是李淵,那麼隻能是李孝恭。

李孝恭不算冤枉,更算不上替罪羔羊,畢竟他為了私利曾冤枉過杜伏威和闞棱,所以他罪有應得。

事實上,闞棱最恨的人也是他李孝恭,複仇的主要對象也是他。

杜惜君因為從小生活環境的原因,複仇之心並不強烈,但並非完全沒有,謝逸其實有心幫她完成心願。

從現實角度來看,隻能向李孝恭複仇,畢竟李淵已死,李世民在這件事上過錯並不多,父債子償在某些方麵是沒道理的。

更何況李世民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找他報仇等於謀逆找死。再者說,李世民願意支持重審,管他的初衷是什麼,事實上是為杜伏威平反了。

不說感恩戴德了,至少不能再記恨於他。

至於李孝恭怎麼處置,馬周很為難,也沒有資格論斷,所以他隻有將皮球踢給李二陛下。

結果,李世民也有點為難了。

李孝恭是他的從堂兄弟,在這個講究血脈和家族的年代,這等關係算是相當親密。自李淵晉陽起兵開始,李孝恭便領兵打仗,是李唐宗室內第一將領。

家天下時代,少不得對宗親多有倚重,所以李淵封他為郡王;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和李元吉殞命,宗室力量再次被削弱,登基後的李世民明知李孝恭有些不妥行為,仍舊多少得多倚重。

大抵是這種情勢,讓李孝恭生出錯覺,錯誤估計了自己的重要性,是以略微有點張揚跋扈。

李世民漸漸有所不滿,恰好年幼的皇子及兄弟漸漸長大,已經可以獨當一麵,李孝恭的作用已經不那麼重要。

所以……

當然了,畢竟是兄弟,過河拆橋不大好,看著馬周請示的奏疏,李世民不禁有些遲疑。

偏巧李孝恭有自知之明,迅速上疏請罪,表示自己當年恐有失察,被下麵的將官蒙蔽。沒有詳細調查,以至於疏漏冤枉了闞棱和杜伏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