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度的餘孽隱藏的很深,估計離開長安之後,連魏王李泰本人都已經沒有他們的蹤跡了。
不得不說,李泰還是太嫩了,而且很不謹慎。
這些參與了他坑害太子最要緊的的人證,或者說把柄,即便是不殺人滅口,最起碼也要嚴加看管起來。
結果他倒好,直接放任不管,而且渾不在意,沒有絲毫提防的意思,行動上就更加落後了。
可能到現在為止,李泰仍然不知道這些曾經幫助他的人是什麼來曆,更不知道是王君度餘孽。
用人不疑,魏王殿下的膽子真的不小啊!
甚至不知道這些人最終的目的是要將他拖下水,闞棱真的很好奇,當李泰知道真相的時候會是怎樣的表情?
就憑這一點,他就不是個合格的儲君繼承人,就沒資格登上皇帝之位。
物理類聚,人以群分,這話說的一點不錯。
現在估計很多人都想找到王君度餘孽,自從東宮謀反事情發生之後,太極宮裏就有一股力量一直在暗中調查,目的就是查清華陰襲殺和晉王府行刺案真相。
因為廢太子李承乾自始至終沒有承認這事他的手段,更何況李佑臨死之前也已經承認,沒有證據證明是東宮所為,華陰襲殺是他想當然地汙蔑舊東宮。
李世民表麵上沒有過問,但心底裏估計對真相十分關心,太極宮肯定有秘密力量,正在全力調查此事。
或許李世民不願意立魏王李泰為太子,就是心存懷疑吧,然後他在等待著最終的調查結果。
不過很遺憾,太極宮的人似乎並沒有第一時間找到這群人,反倒是王蕭月仙先得手了。
這倒也不奇怪,蕭月仙也是隋末梟雄後裔,這麼多年來也一直在搗鼓著怎麼樣顛覆大唐,行的也都是陰毒招數。
其實和王君度等人的行徑,甚至私下裏的一下信息與渠道都有是重合的,至少很熟悉。
別人發覺不了,找不到的時候,蕭月仙卻已經將他們掌控在手中,然後第一時間來找闞棱。
這群人對她而言沒什麼太大的用處,但對闞棱而言卻又大用場,因此成為他們理所當然冰釋前嫌的理由,然後順理成章地在一起。
一切都很順利,按照蕭月仙的想法,是打算王君度餘孽與吳王李恪有了牽連之後再動手。
這樣的話便可以將吳王和魏王兩個皇子一下子陷入漩渦,從而使他們從儲君之爭中出局。
但是闞棱卻拒絕了這個提議,雖然沒有問過謝逸,但是從長安離開的時候,謝逸其實已經有過相關的暗示。
“涉及吳王,請舅兄謹慎!”
這是謝逸當時的原話,能這麼說自然是有道理的,謝家欠吳王府的那幾個人情是一方麵。
其實謝逸也有自保之意,其實自己現在幫李治做的事情也是謀儲,但是做的比較謹慎,且行動更為隱秘。
但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即便是現在不明顯,但將來通過蛛絲馬跡和事情後果,李世民也會推斷出,察覺出什麼來。
一個外臣,為了某些利益卻讓皇帝的幾個兒子自相殘殺,影響太子之位的定奪,這顯然是犯忌諱的事情。
沒有那個皇帝喜歡這樣的臣子,甚至會非常仇恨,那樣會是什麼下場?
但這件事不能不做,也不是不能做,但必須要有度。
如果隻是將魏王李泰謀害廢太子李承乾的一些證據拿出來,廢掉了李泰,那是有理有據,那是正視聽,甚至可以說是為君分憂,為國為民的公義之舉。
這是站得住腳的理由,也是大義凜然的理由,即便是其中夾在了些許私心,皇帝即便是明知道,也不能把你怎麼樣,也不會怎樣。
但是如果把吳王李恪也牽連進去,那就顯得太過刻意,太過功利,一旦李世民察覺之後會怎麼想呢?
尤其是當你知道王君度餘孽要幹什麼,卻不及時阻止,放任其行為。那麼就會被視作同謀,是謀害其皇子,是其心可誅的行為。
不見得所有皇子都倒台了,李治才能登上皇位。如果非要用這種方式進入東宮,顯得太過殘酷,皇帝也會十分驚醒,將來李治當皇帝之後說不定會翻過來懷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