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詞的特征:
悼詞是對死者表示哀悼的話或文章。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悼詞是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緬懷與敬意的一切形式的悼念性文章;狹義的悼詞專指在追悼大會上對死者表示敬意與哀思的宣讀式的哀悼的專用文體。本文專指後者,即單位(團體)代表人在追悼會上對去世者表示沉痛哀悼的講話。
悼詞的結構與寫法:
悼詞的正文要寫明以下幾點內容:
1.寫明用什麼心情悼念什麼人。
2.寫明去世者生前的身份或擔任的各種職務名稱,何種原因在何時不幸去世的,終年歲數。
3.按時間先後順序介紹去世者的簡單生平。
4.對去世者的稱頌,可概括成幾個方麵,文字力求簡潔。
5.對評價去世者帶來的損失,應實事求是。向去世者學習什麼,可分為幾點寫明,用什麼實際行動化悲痛為力量。
6.結尾部分可以寫:“××同誌安息吧!”或“××同誌和我們永別了,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同誌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無論哪一種寫法,一定要注意簡短。
“範文一”
蕭三同誌追悼會悼詞
1983年2月4日9時55分,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蕭三同誌與世長辭了。我們黨失去了一位老一代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一位傑出的無產階級文化戰士,國際著名詩人,一位為中國革命、為保衛世界和平和促進各國人民的友誼和文化交流作出了積極貢獻的政治活動家和國際活動家。此刻,我們的心情非常沉重和悲痛。
蕭三同誌1896年10月10日生於湖南省湘鄉縣蕭家衝。少年時代,他曾和毛澤東同誌在湘鄉縣東山小學讀書,之後一起在長沙湖南第一師範求學。他和毛澤東、蔡和森等同誌一起創建了“新民學會”,並為毛澤東同誌主辦的《湘江評論》撰稿。此後,他參加了“五四”運動,1920年加入了趙世炎、周恩來等同誌組織的“少年共產黨”(即“社會主義青年團”)。1922年他經胡誌明同誌介紹和王若飛等五位同誌加入法國共產黨,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協助陳喬年、鄧小平等同誌出版刊物《少年》,1923年到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1924年夏回國。曾任共青團湖南省委書記、中共湖南省委委員、中共張家口地委書記、共青團中央組織部部長和代理書記等職。1927年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1945年出席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全國解放後,先後出席了第一、第二、第五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和第一、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並當選為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
蕭三同誌對中國無產階級文藝運動和世界各國人民的鬥爭以及文化交流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1928年在莫斯科期間,就開始從事文學活動。1934年他出席了蘇聯作家第一次代表大會,會見了高爾基,並代表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作了大會發言。在蘇聯其間,他與魯迅保持著親密的通訊聯係,並通過文藝作品向全世界介紹了中國的工農紅軍、土地革命及其領導人物,寫了毛澤東、朱德等同誌的傳略,寫了大量的詩歌、散文和一些小說、報告文學等作品,被譯為俄、保、英、德、法、西、捷等多種文字,在國際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蕭三同誌的作品,充滿高度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由他主編的《革命烈士詩抄》及其續集,成為進行革命傳統、革命理想和革命情操教育的寶貴教材。它的主要詩集有:《和平之歌》、《友誼之路》、《蕭三詩選》、《伏櫪集》等,俄文詩集《湘笛集》、《我們的命運是這樣的》、《埃彌·蕭詩集》、《蕭三詩選》等。蕭三同誌是著名的文學翻譯家,是廣為流傳的《國際歌》歌詞的主要譯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