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海雯上六年級時,就與她的同學一起做科學實驗,她們選了爆玉米花做課題(1 / 1)

海雯上六年級時,有一天,我回家一進門看到許多同學忙忙碌碌的,還聞到家裏全是爆玉米花氣味,我問是怎麼回事。海雯和她的同學說在做科學實驗,她們選了爆玉米花做課題。幾個小孩在超市買了好多玉米粒,拿回家裏後就放在微波爐裏加熱,還一邊記錄加熱時間等相關數據,最後爆玉米花當然都到她們肚子裏去了,大家高興得又唱又跳,覺得很有意思很有趣,相約還要搞口香糖和巧克力等玩意的試驗課題。

爆玉米花是美國小孩聚會看電影很喜歡吃的食物。我後來看了看她們的實驗報告,上麵列出了各種品牌爆玉米花的加熱時間,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某種品牌的爆玉米花最好,需要的加熱時間又短又好吃。我說她們的結論如果是做商業市場調查報告還可以,可作為科學實驗報告就有點跑題了。但她們還是把報告交上去了。

後來我問報告的成績,海雯說老師給了她們A。我說要我給分最多隻能給C,不過我不是老師。

上十二年級時,海雯化學課的一個實驗是釀製葡萄酒,酒釀成裝瓶後,學生不能拿走,因為中學生不能喝酒,所以隻能叫家長來學校把酒拿回去。在美國按照法律,商店是不可以把煙酒賣給未成年人的。因此要看到青年人來買煙酒,商店營業員有義務要客人出示身份證看是否達到法定年齡。說是這樣,但實際上中學生抽煙、酗酒卻是美國社會頭痛的大問題。

在美國,自然科學課程注重讓學生通過觀察和實驗來明白其中的道理。我們住的巴爾地摩市有一個很好的水族館,每當我有外地朋友來時,我都會帶他們去那裏走走,每次總能看到一大群學生手裏拿著一份表格,大概是在完成他們的生物報告吧。

多年來,美國的專家、學者及老師一直都相信,科學課程教學重在學生的科學素養培育。讓他們親手多做實驗,借助實際操作發現問題、尋找資料,進而理解事實驗證的過程,這是科學知識傳授與了解的最有效方式。隻坐在教室裏紙上談兵,老師很費力,學生卻不易理解,充其量照本宣科是應付考試而已,這就背離了科學教學靈活運用的教育宗旨。

但也有不同意見和爭論。有人認為多以言語作事實講述的直接教授法,更能精確地解釋自然科學知識,比過度強調讓學生操作實驗、多方摸索達到書中敘述結果會更直接、更有效。

匹茲堡大學做了一項研究,在2004年初教育部讚助的全美科學高峰會議上發表了他們的報告,報告顯示受教於以直接教授法為主的學生,其設計實驗的能力普遍高於另一組探究學習法(Discovery Learning)的學生,也就是說他們掌握了更多實驗必需的推理能力與技巧。

雖然後者也有一些理由,又有研究旁證,但質疑者甚多。首先,直接教授法教學它具有節省人力及設備、快速、結構嚴密及方便等優點,但科學不隻是既存事實的陳述與背誦,更不是讀出來的,最重要的是發掘更多事實的過程。

全美生物教師協會理事長懷恩·卡利(Wayne Carley)就批評,如果科學教學僅是以書本內容為依據,老師講、學生聽,不重視實驗,師生缺少互動,很容易變為隻是記憶的學習,錯失學生認知的發展階層,也許很容易應付考試,但根本談不上科學素養的培育,而學校行政人員更容易因此削減實驗器材及設備,成為裁減經費的借口。

其實,教學主要是因材施教、適材適性,並無鐵律,更非一成不變。探索實驗固然好,但因其過程複雜,需要的學習能力也較高,更適用於高年級學生。巴爾地摩課程專案負責人就表示:以當地3所低收入社區的中小學為對象,研究直接教學法用於科學課程教育的績效,6年下來學生的成績確有長進,因此未來幾年仍將繼續施行。

據其總監解釋,老師們並非棄用實驗,而是認為在學生確實了解基本知識與概念之後,做實驗才有意義。執教的老師也表示,在帶領學生到實驗室前,的確有必要先花時間解釋將進行的實驗基本意義及概念,敘述其元素及組成情況,並以自然界的實例說明,比如以火焰加熱試管顯現不同色彩的變化,若未事先講解緣由就讓學生上陣做實驗,難保他們不誤認為是變魔術,這樣就失去教學的意義了。

總之,對學生如何方能最有效學習、教師教學如何能收到最大效果以及如何測試真正學習成果等三方麵進行研究,也一直是沒完沒了的課題。不過科學課程的教學,實驗總是少不了的,這一點無人質疑。

當然,也有一些過頭的行為。前些時候就有報道說,加州一位青年女教師在講授人體解剖課時,由於學生們心不在焉,為了不使課堂枯燥無味,女老師大膽地脫光自己的衣服,來給學生講解。這一課的確是學生最難忘的一課,同時也轟動了全美國,但最後女老師還是被解雇了。老師認為現在的美國中學生誰沒見過黃色淫穢的東西,此舉隻是讓學生注意力更加集中罷了。但許多家長大為不滿,而學生更多的是表示支持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