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我從來沒有限製海雯的活動和交友(2 / 2)

我從來沒有限製海雯的活動和交友,我隻是提醒她要隨時清楚自己在做什麼?是對還是錯?有什麼風險?怎樣進行自我把握?等等。但我太太對海雯有要求,說中國女孩從來不在同學家過夜,用中國的標準來要求海雯,用中國的道理來教育海雯。而她的同學在我們家過夜,我們隻好挽留。海雯也抱怨過不公平,對她母親咕噥到:“這是在美國,又不是在中國啊!”她母親卻說:“你是中國父母生的孩子,你心靈裏流淌的是中國人的血液,你要知道什麼叫中國人啊!”海雯隻好說:“好好好!我服了!我是生長在美國的中國女孩,這對了吧!”衝著她媽扮鬼臉。

對於海雯與她母親的爭論,我一般不搭話,有時最多評論兩句。我認為她母親的話雖然有理,但過於武斷;我認為海雯雖然幼稚,但也不能勉為其難,畢竟她是生長在美國。女孩需要母親管管是非常必要的,女孩是不能缺少母親的。在我看來,海雯還是具有中國傳統的好女孩,她沒有強烈反抗或離家出走之舉。但她在選擇逃避,不願上本州的大學。她畢竟逐漸成熟,她也有了自己的是非標準了,我們當父母的也該放心了。

隻要她的同學來,我太太都會熱情招待,隻要海雯不老往外跑就好,所以,她們同學到我們家的次數就會多些。因此,她的好幾個美國同學筷子都拿得很好。有時放假,一兩個同學跑來住上一兩天,看看電視,做做手工,打打網球來消磨時光。去年,老美同學凱莉父母離婚,她媽媽要出差,家裏隻有她自己照顧自己。凱莉說要到我們家來,她媽媽很高興,還先請海雯吃了頓飯。

小孩喜歡自由自在,但父母放任過度,又可能出亂子。青少年時期的小孩交友是父母特別應該當心的事,不交朋友,不利小孩正常、健康地成長;交上不好的朋友,可能毀了孩子的一生。

因此,家長切不可等閑視之。對那些不善交往的孩子,家長一定要給予足夠地關注,把一些實用的社交技巧教給孩子,讓孩子知道在什麼場合該說什麼話,保持什麼樣的言談舉止,才能更快更好地贏得別人好感。讓孩子更多地參與到集體生活中,通過各種活動使孩子敞開心扉,與同齡的小孩結成好朋友。

但在孩子交友的過程中,家長應給予引導,讓孩子結交那些對自己有益、能促進大家共同進步的朋友。但萬萬不可進行過多地幹預,更不可把家長的喜好摻雜到孩子選擇朋友的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