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宏同誌的近作《走向人本主義教育的學校管理》與大家見麵了。在今天方興未艾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素質教育實踐回歸的背景下,本書的出版,對於優化學校管理者的業務素養,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都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教育活動是與人類文明同步發展的。可以這樣說,沒有學校管理研究,就沒有教育實踐的深入進行,弱化了學校管理研究,就很難談得上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有效成果。今天,社會的變革現實強烈呼喚著素質教育,呼喚著教育的公平與民主,呼喚著教育的個性化,對此,教育自身的變革要求也愈加深刻,學校管理研究的迫切性也就更強烈。

建設高質量的學校管理者隊伍,是全麵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學校管理者“要遵循教育規律,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在工作中勇於探索創新”。把參與學校管理研究作為學校管理者素質的一個必要內容提出來,是由時代要求所決定的。

學校管理研究是教育創新的要求。傳統的教育工作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知識傳授、行為訓練的工作。其實,教育工作者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啟迪智慧;不僅要訓練行為,更要培養人格。

學校管理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教師管理研究。不同的教師構成,在知識結構上有著比較大的差距,在性格上、認知風格上,五顏六色,“人心不同,各如其麵”。這就注定了我們的學校管理應該多樣化,而現時存在卻是非針對性、去個性化。教育管理的理想境界是促進不同的教師能夠根據各自的特點得到更好的發展,這需要有對教師、教育現象細心的觀察和精心的研究。這樣,才能不斷突破別人和自己的經驗,根據不斷變化的教育對象和教育內容,做好學校管理。

越來越多的學校管理者意識到,自身也需要不斷地成長和發展,學校管理是一門非常專業化的學問,需要進行專門的、持續不斷的學習和訓練,成為專業化的學校管理者的最好途徑就是參與研究。學校管理者要對自己的日常行為、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係統、規範的研究。目前,在學校管理研究領域,“校長作為研究者”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命題,被認為是學校管理者提高自身意識和專業能力的一個有效的途徑。

學校管理者隻有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研究,才能夠了解自己做了些什麼,這些行為有什麼意義,反映了什麼樣的教育教學理念,對學生的學習、對教師的專業發展有什麼影響。學校管理者隻有通過對學生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和探詢,才有可能了解學生到底在做什麼、想什麼,他們到底學到了什麼,我們所提供的教學服務對他們的發展有什麼作用。通過學校管理研究,可以對教師的行為和觀念有深入的認識,了解教師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運行在一個什麼樣的水平,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對教師的專業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隻有透徹了解自己的行為習慣和思想觀念,學校管理者才可能認識到自己還存在什麼不足,進而采取怎樣的行動改進工作。如果學校管理者對自己的行為缺乏認識,對學生的成長、教師的發展所遇到的困難了解不夠,就不可能認識到改革的必要性,更不可能有效地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從學校管理者自身的發展看,參與研究還可以促進自己從教育的必然王國逐步走向自由王國、從日常繁雜的教學工作中解脫出來,在工作中獲得理性的升華和情感上的愉悅,從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維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