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學校教育中的人本主義思潮(1)(3 / 3)

人本主義學習論強調尊重人的尊嚴與價值,主張發揮人的潛能,促進人的自我實現。在教育和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的意義學習、全麵發展、主體地位和情感陶冶,力主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資源,促進學生主動性與創造性的發揮。所有這些主張和努力都為一種嶄新學習理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也為傳統學習理論注入了新的活力並提供了新的視角。

20世紀60年代以來,西方一些發達國家,由於“技術統治一切”的理論和各國進行教育改革都未能使學生和社會從當代尖銳的矛盾中解脫出來,同時斯金納的程序教學法和布魯納的發現法也受到了一些理論教育家的批評,認為程序教學法和發現法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國外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根據人類自身的發展特點,提出了人本主義的教育目標:培養能夠適應變化的、知道如何學習的、個性充分發展的人。這個教育目標既包括知識教育和認識能力發展的教育目標,也包括情感發展的教育目標。人本主義教育強調人的尊嚴和價值,主張要研究對人和社會的進步富有意義的問題。其代表人物羅傑斯就教學問題提出:

(1)在教學目標上,強調個性的協調發展。

(2)在課程內容上,強調學生的直接經驗。

(3)在教學方法上,主張以學生為中心,放手讓學生自我選擇、自我發現。

羅傑斯強調教學要發展學生的個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情感,構建和諧的教育交往,這無疑對克服傳統教學重視社會功能,忽視培養個性發展功能、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夠等弊端,具有一定的啟迪作用和積極意義。

3.基於素質發展的價值取向

素質教育是我國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以來日益得到教師、學生、家長以及社會各個階層人士所廣泛認同的一種教育思潮。

它提出了一種新的教育價值觀:素質教育是強調以人為對象,以人自身的發展為目的的教育;素質教育強調學生有個性的發展;素質教育注重可接受性,更注重可發展性;素質教育是指向大眾化的教育。目前正在圍繞素質教育進行全麵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素質教育已經成為當今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基本趨勢。現在對素質教育的概念有了進一步澄清,素質教育的實踐也在逐漸深入。

通過比較分析,發現人本主義學習論的立足點與素質教育的重心有某些類似,這就意味著我們可以從人本主義學習論的合理主張中尋求一些有益的啟示。

推動“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真正動力,不是財,不是物,而是具有先進的教育思想,科學的教育膽識,敢於打破舊體製、舊觀念、舊習慣,敢於開創新局麵的人。以人為本,目中有人,是認識素質教育和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思想前提。實施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必須構建以人育人,以人促人的機製。對於施教者來說,在素質教育中承擔的職責是教人做人,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會動腦、會動手的社會主義新人;對於受教育者來說,通過各種教育活動,要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事、學會創造、學會做人,做一個思想品德好、知識技能高、身心健康發展的人。由此可見,教人做人和學會做人是一部師生大合唱,這部教育大合唱要獲得成功,必須調動兩個方麵的積極性,靠雙方密切的協作和配合。所以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我們必須以人為出發點和歸宿,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才能把素質教育的各項目標真正落到實處。

4.建立新型的教學關係

教育中的師生關係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係,人本主義學習論相信良好的人際關係,是有效學習的重要條件,尤其是羅傑斯倡導的“師生平等”,“真實、尊重、理解”的思想,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的需要、興趣、情感和價值,主張采用情感教學,這正是我們傳統的“家長式”的教育所缺乏的。

其實,任何教學改革,教學理論的創新以及教學觀念的改變,首先是教師觀、學生觀和師生關係觀的更新,怎樣看待每個學生,教師角色如何扮演,以及怎樣處理師生間的人際關係是實施素質教育應該考慮的實際問題。我們可以從人本主義學習論有關師生關係的觀念中得到些啟發,改變我們教學中硬邦邦、令人窒息的氣氛,使我們的教育、教學充滿生機,散發濃鬱的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