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積極拓展勞務輸出。失地無業農民中由於在城市邊緣生活,城市商品經濟對他們的思想意識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影響,部分農民有向外拓展的勇氣和經驗。隨著近年來省內外勞務輸入、輸出工作的不斷深入和鄉鎮企業的發展,四川省農民工的規模不斷擴大。
四川省勞動就業狀況的實證分析與政策研究
成都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張小江
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是安國之策。實現城鄉充分就業事關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以及政治穩定的大局。在我國人口眾多和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國情條件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差距的縮小以及二元經濟現狀的改變,主要依靠擴大就業來實現。但是,經濟增長必然帶動就業增加這一觀念被長期默認,宏觀經濟政策以追求GDP為唯一目標的潛意識濃厚。我國經濟發展目前已經進入較高的失業階段,經濟增長模式越來越表現為低就業增長或無就業增長的經濟增長。本文針對四川省麵臨的嚴峻就業形勢,提出政府實現經濟調控應確立“就業優化”的基本方針,實行擴大就業的經濟發展戰略,並從經濟發展、產業調整、技術進步、中小企業發展、城市化進程、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等方麵提出政策建議,以典型分析引申到全麵,力圖指出擴大就業容量和增加就業機會的主要方向,實現發展經濟與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逐步達到“充分就業”的目標。
一、經濟增長對就業增長效應的實證分析
四川省2001年末總人口數為8436.60萬人,勞動力資源總數為5498.30萬人,全社會就業總量為4424.02萬人,總體勞動參與率即勞動力資源的就業比例為80.5%,比1995年的87.8%下降7.3個百分點,而且比1990年的82.4%還低1.9個百分點,隻比1980年的總體勞動參與率79.1%略高。另據《2002中國統計年鑒》資料表明:全國2001年總人口的就業比例為73025/127627=0.57,四川省2001年總人口的就業比例為442402/843660=0.52,表明四川省的就業水平低於全國平均就業水平。
(一)四川省經濟總量與就業總量的相關分析
1980~2001年,四川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國內生產總值(GDP)由1980年的229.31億元增加到2001年的4421.7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平均每年增長9.05%。
同時期,四川省全社會從業人員從1980年的3259.78萬人增加到2001年的4424.02萬人,平均每年增長1.46%;從曆年來的就業總量增長情況分析,增長的趨勢明顯減緩,尤其是從1997年以後就業總量開始呈現逐年負增長的趨勢,四川省2001年就業總量4424.02萬人,比1997年的4617.57萬人減少193.55萬人,4年來年均減少48.39萬人,其中:城鎮從業人員和鄉村從業人員分別從1997年以後和1998年以後開始逐年持續減少,2001年城鎮從業人員645.22萬人,比1997年的793.95萬人減少148.73萬人,4年來平均減少37.18萬人;2001年鄉村從業人員3778.80萬人,比1998年的3828.51萬人減少49.71萬人,3年來年均減少16.57萬人。
四川省就業總量“九五”時期以來平均每年減少30.47萬人,比較“八五”時期就業總量平均每年增長60.52萬人和“六五”、“七五”時期就業總量平均每年增加104.45萬人,已經由正增長變化為負減少。20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四川省的經濟增長模式越來越表現出低就業增長或無就業增長的模式。
1.四川省GDP、就業總量、固定資產投資、全社會勞動生產率增長趨勢分析
1980~2001年期間,四川省全社會從業人員人數的增長變化趨勢在1997年出現“拐點”,即在1997年以前,就業總量與GDP增長的運行軌跡呈現正相關關係,但從1997年之後就業總量與GDP的增長運行呈現負相關關係,GDP保持較高速度增長,但就業總量卻逐年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