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柏 彭毅 楊兵 歐培
(電子科技大學成都610054)
摘要:本文介紹了通信產業的發展,以及我國高等教育中本科通信工程專業的發展,論述了產業與人才培養在認知上的情況,並對今後一段時間內通信工程人才的社會需求狀況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通信產業通信工程人才培養社會需求
21世紀頭20年是我國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要在這20年中集中力量,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力爭在2000年的基礎上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通信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設施,是為經濟建設和國家現代化服務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通信事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近三年,我國電信固定資產投資共完成6800多億元,電信業務總收入完成10 760多億元。截至2003年9月底,我國電話用戶總數已突破5億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達到2.50468億戶,移動電話用戶達到2.49974億戶,提前兩年完成了通信產業“十五”計劃電話發展的目標,電話用戶總數之多,居全球第一。在通信科研和生產方麵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通信產業的高速發展促使了高等教育中通信工程專業的快速發展,從1997年國家教委製定本科專業規範,明確了通信工程專業培養目標以來,許多高校規範了原來相關的通信專業,或新開辦了通信工程專業,到2004年有177所高校的通信工程專業參加了該專業排名。
但是,麵臨全球科技迅猛發展與經濟全球化的形勢,在國家全麵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小康社會要求下,我國當前的通信產業的狀況是怎麼樣的?未來十餘年我國通信科技及其產業的發展又作何規劃?通信科技及其產業的發展方向、主要目標,相關的政策措施是什麼?與此對應,高等教育中通信工程專業發展的現狀是怎麼樣的?是否符合當前國民經濟發展要求?是否滿足產業對人才的需求?通信工程專業的建設與發展應該采取什麼措施和對策?這是眾所關心的大事。
一、通信工程專業高等教育的發展現狀
在1998年以前,通信工程專業方向已經在許多高校開始招生,但專業名稱各不相同,主要分為:通信工程、無線電技術、電信工程、電子工程、電氣工程等,另外,在一些學校的計算機係的計算機通信專業,也招收通信工程專業方向的學生。各個學校在招收通信工程專業方向學生時,培養目標和定位千差萬別,有強調強電控製的、有強調計算機通信的、有強調雷達的、也有強調電信運營的。
1998年教育部頒布本科專業目錄,其目的是要把過去專業劃分不清楚、專業名目太多太亂、專業口徑太窄的現象加以改善和規範。在所頒布的本科專業目錄中,工學門類中將通信工程專業正式納入到專業規範中,隸屬電氣信息類。指出通信工程專業培養目標是:具備通信技術、通信係統和通信網等方麵的知識,能在通信領域中從事研究、設計、製造、運營及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和國防工業中從事開發、應用通信技術與設備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1998年國家教委規範本科專業以來,通信工程專業得到了高速的發展。2002年,全國開設電氣信息類通信工程專業的院校達到88所。盡管國家教委在1998年和2000年兩次頒布本科專業規範,但對一些關聯專業之間的相互關係、內容覆蓋等都沒有明確規定,這使得一些學校,如開設電子信息與科學、電子工程等相關專業的學校,設置有通信工程專業方向,另外有一些學校未經教育部備案就開設通信工程專業。因此,2002年實際招收通信工程專業學生的學校要遠多於88所。
2003年全國參加通信工程專業排名的院校共有152所,到2004年,全國參加通信工程專業排名的院校共有177所。它們代表了目前開設有通信工程專業的較有影響和較為成熟的高校。
根據教育部有關教學指導委員會的安排,我們在2004年底,對業界進行了關於通信人才現況、問題的問卷調查。問卷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了對近幾年高校通信工程專業畢業生工作狀況、工作能力反饋意見及評價,對通信專業學生的知識點的要求,對該專業學生的各種能力的要求等。這些問卷調查一方麵反映了通信工程專業過去培養學生的效果,也對未來通信工程專業學生的培養提出了一些建議。下麵簡單歸納總結如下:
(1)近幾年我國通信生產型、科研型企業及研究所引進大批本科及碩士畢業生,開始引進博士畢業生,畢業生絕大多數來自重點高校。
(2)本科生進入單位後適應工作狀態需要1~2年時間,研究生需要半年到1年。
本科生進入單位後成為項目負責人所需平均年限:生產型企業3~5年,科研所5~10年,研究生分別為2年及2~5年。
對畢業生專業及基礎理論知識、外語及計算機能力、工作中表現出的團隊協作能力等,普遍評價良好。
今後5年擬引進的畢業生中:博士、碩士生比例增加,本科生與碩士研究生的比例已近1∶1,對博士、碩士畢業生的需求明顯增加,所需的專業方向為通信工程、網絡工程、光纖通信、多媒體通信、無線電技術、數據通信等。
希望對學生加強綜合素質修養、職業道德教育,培養敢於吃苦耐勞、勇於拚搏的學生;加強實踐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培養;增強學生與社會的溝通及奉獻精神。
二、通信工程專業對應的通信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信息產業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第一支柱產業,成為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帶動性產業。作為支柱產業的四個特點:增長、關聯、需求、國際化特性在信息產業中表現突出,信息產業增加值的增長率在工業中最大,信息產業盈利狀況位居各行業之首,出口快速增長,成為第一出口行業,對國民經濟增長貢獻最大。
信息產業已是現代經濟的增長源,是產業升級的重要推動力,為經濟結構調整提供市場需求及必要的技術支持、新型的管理模式。20年來,信息產業的生產力提高了近100倍,它的高滲透性、高倍增性、高帶動性,帶動了一係列關聯產業的產生與發展;信息技術在改造我國傳統產業方麵投入產出比達1∶4以上,有的領域達1∶20;2000年我國電話普及率隻有15%,根據通信的一般規律,電話普及率到40%左右才趨於飽和,潛在的市場需求巨大;以互聯網電子商務為代表的網絡經濟的快速發展,為我國經濟結構調整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信息技術為經濟管理提供了先進的手段。
1.通信產業已成長為帶動國民經濟增長的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
首先,通信基礎設施已擁有光纖、數字微波、衛星、程控交換、移動通信、數據通信、互聯網等多種技術手段,長途傳輸、電話交換和移動通信都實現了數字化。這為通信產業發展提供了最好的基礎和市場,使得通信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信息通信業、信息通信技術從電報、電話的發明到移動電話和互聯網的出現,其每一次飛躍,都極大地提高了信息溝通的速度和交流的效率,有力地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至2003年7月全國電話用戶總數已達4.8億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移動電話用戶各2.4億戶),網絡規模和用戶容量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