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毅 胡友彬
(解放軍理工大學氣象學院南京211101)
摘要:隨著新軍事變革的興起,軍隊院校教育正麵臨轉型,如何培養適應現代戰爭需要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是軍隊院校十分關注的重大問題。近幾年來,全軍很多院校積極探索,銳意改革,以“立足部隊,麵向戰場”為教學改革的總目標,努力實現教育質量質的飛躍,滿足新時期新階段軍事鬥爭的需要。我院針對軍事氣象學科群總體發展需要,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進行了全麵的教學改革,突出“實戰、應用和創新”環節上的培養,建立起新的教學體係,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獲得了很好的經驗。
關鍵詞:軍隊院校教學改革電子信息工程教學質量
引言
當前,我軍現代化建設正處於由機械化向信息化轉變的關鍵階段,培養適應信息化建設要求的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是加速推進我國特色新軍事變革的一項基礎工程。依據新的任務,總部要求各院校要抓住“立足部隊,麵向戰場”這個教學改革的總目標,全麵審視和梳理以往的教學理念、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體係,突出學員應用能力、實戰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全麵修訂課程體係和教學實踐環節,調整政治理論課程、軍事訓練課程、通識教育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和綜合實習(設計、演練)的教學時間,改革考核方式,把突顯軍事特色和強化應用能力的思想貫穿於培養的全過程。幾年來,我院針對軍事氣象學科群總體發展的需要,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進行了全麵的教學改革,以教學內容改革為突破口,重新設計學員的知識能力結構,加大專業課教學的高科技含量,使課程結構由對口崗位教育向寬口徑綜合化方向轉變,突出“實戰、應用和創新”環節上的培養,建立起新的教學體係。
一、專業教學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院電子信息工程學科建立於20世紀80年代初,是在軍隊氣象部門的發展迫切需要大量電子信息技術人才的情況下建立的。學院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方法,積極建設教員隊伍,在人才培養計劃和教學大綱的製訂上吸取地方高校之長,融入軍事氣象學科群的實際需求。20多年來,隨著部隊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本學科的教學內容和培養計劃也始終緊扣需求,在改革中謀求發展,畢業學員已經成為我軍氣象電子信息工程建設的主力軍。進入21世紀後,隨著新軍事變革的深入發展和軍隊院校教學任務的轉型,原有的專業培養計劃和方案有諸多缺陷,不能完全滿足部隊的現實需求,急需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教學理念、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進行改革。通過自身梳理查找,組織部隊調研和專家論證,我們感到在專業建設中存在著以下的問題與不足:
(1)套用地方同類專業課程體係的痕跡明顯,片麵追求電子信息類課程的多而全,與軍事氣象學科群的聯係還不夠緊密。
(2)教員隊伍普遍缺乏在部隊工作或任職的經曆,對部隊的現狀和實際需求了解不夠,教學內容與部隊實際結合有脫節。
(3)重理論教學、輕實際應用能力培養,實驗和實習環節偏少,實驗種類單一。
(4)教學方法上普遍存在著采用灌輸式教學方式,研討式、案例式、課題式的教學方式比重偏小。
(5)培養環境相對封閉,與部隊信息交流少,教學科研與部隊實際結合不夠緊密。
(6)學員創新能力的培養還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和一以貫之的措施,學員的創新能力還不夠強。
這些問題的存在,反映了我院電子信息工程學科在崗位定位、教育理念、課程體係、教學形式和職業特色等方麵缺陷。
二、明確培養要求,轉變教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