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激發創新熱情,提升發展空間(1 / 2)

陳李容 張安英 周紅

(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成都610054)

摘要:隨著世界人才競爭的加劇,創新人才的培養成為國家人才培養的核心。我國教育部通過各種政策鼓勵培養創新人才,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積極尋求創新人才培養的新途徑。學院通過開放實驗訓練和課題預研訓練等方式,不但提高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實驗動手能力、寫作能力,而且對未來人才培養發展的方向和規劃有了新的認識,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關鍵詞:創新開放實驗訓練預研訓練

21世紀將是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競爭更加激烈的世紀,其競爭的核心點便是人才的競爭。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製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科技的現代化和經濟一體化,對於尖端人才,特別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高,因此,加大創新人才培養力度和幅度已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點。這就說明,我國高等教育必須樹立創新素質教育的理念,不僅教會學生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而且要使學生學會自我增長知識,並將知識應用於實踐。高層次人才的創新能力培養將是現代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一、國家政策鼓勵培養創新人才

創新是人才質量的核心。創新是以獨創為核心、創造與革新有機結合的複合概念。創新是一個國家的財富之源和社會持續發展的動力,一切創新成果都來源於人的創新活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江澤民同誌也指出:“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重要搖籃。”

教育部2005年1號文件11條中指出:積極推動研究性教學,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建立大學生盡早進入實驗室研究的基本製度和運行機製,要讓大學生通過參與教師科學研究項目或自主確定選題開展研究等多種形式,進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

教育部2007年2號文件8條中也明確指出: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和機製改革,著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進行創新性實驗和實踐,提升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二、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培養創新人才新途徑

創新人才培養最重要的是過程,在於培養學生從事創新研究的素質。在其走上社會、進入科技界後,成為某一個領域的領頭羊,了解科學研究的真諦,能帶領學科,能利用自己學到的方法技術和思維去帶領比他更年輕的隊伍。而實驗的目的就是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實驗能力。這些能力加上能夠對知識的活學活用和否定知識、重新審視知識的能力,還要能夠具備去批評已經形成的一些框架,才能夠有所發展,有所創新。不同的人、不同的素質、不同的眼光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我院培養創新人才的關鍵是需要賦予學生具備這種眼光、具備這種素質、具備這種敏感性的辨別能力。

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結合國家政策和學院實際情況,從兩個層次對學生進行訓練,加強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

兩個訓練分別是:開放實驗訓練和課題預研訓練。

所謂開放實驗訓練:是指向高年級學生開放我院的專業實驗室進行自主動手實驗。考慮高年級學生是因為該階段的學生不但具備了相應的專業知識基礎,而且具備了一定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開放實驗訓練的目的是讓學生能進一步總結知識,鞏固基礎,加強動手能力,鍛煉實驗能力。該項目具有普及性,希望每一名同學都可以參加。因此,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選擇訓練的對象是全體三年級學生。題目形式:學生根據自己的感興趣的方向擬訂題目,指導教師加以適當補充。2006年2003級先後共有90名學生參加該訓練,達到三年級人數的98%。2007年2004級有92名學生參加,達到三年級人數的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