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農業的本質就是將農業現代化納入生態合理的軌道,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一種農業生產方式。這是依據區域資源優勢及潛力,在開發農業主導產業的同時,通過農業生物種群多樣化、農業產業多樣化,實現綠色植被覆蓋最大,光、溫、水、土資源利用高效、合理,良性物質循環,少廢棄物,以獲得經濟、環境效益同步增長和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目標。
什麼是生態、生態學
生態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下生存和發展的狀態(指生物有機體的生存環境)。
生態學是研究生物之間及生物與非生物環境之間相互關係及其作用機理的科學。
什麼是生態平衡
生態平衡是指生態係統中生物與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非生物之間在一定時期內處於相對平衡、穩定和協調發展的狀態。
什麼是生態關係
生態關係是指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辯證關係。
什麼是生態係統
為了生存和繁衍,每一種生物都要從周圍的環境中吸取空氣、水分、陽光、熱量和營養物質;生物生長、繁育和活動過程中又不斷向周圍的環境釋放和排泄各種物質,死亡後的殘體也複歸環境。對任何一種生物來說,周圍的環境也包括其他生物。例如,綠色植物利用微生物活動從土壤中釋放出來的氮、磷、鉀等營養元素,食草動物以綠色植物為食物,肉食性動物又以食草動物為食物,各種動植物的殘體則既是昆蟲等小動物的食物,又是微生物的營養來源,微生物活動的結果又釋放出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因此,生態係統就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範圍內,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非生物(如溫度、濕度、土壤、各種有機物和無機物等等)之間,通過不斷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一個生態功能單位,也稱“生態係”。
什麼是農業
農業的含義是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而不斷擴充的。農業最早的意思是耕種土地。當時隻種植人類食用的糧食作物,農業就指糧食生產。隨著其他經濟作物的不斷出現,農業即指包括糧食和經濟作物在內的種植業(狹義的農業)。當牛、羊等動物養殖發展後,農業則包括種植業和畜牧業,也稱為小農業。後來又把農(種植業)、林、牧、漁稱為大農業。
什麼是農業生態係統
農業生態係統是指在人類的積極參與下,利用農業生物種群和非生物環境之間以及農業生物種群之間的相互關係,通過合理的生態結構和高效的生態機能,進行能量轉化和物質循環,並按人類的理想要求進行物質生產的綜合體。作為一種被馴化了的生態係統,農業生態係統不僅受自然的製約,還受人類活動的影響;不僅受自然生態規律的支配,還受社會經濟規律的支配。
農業生態係統與自然生態係統的本質區別在於:農業生態係統具有以人類需要的農副產品為中心內容的社會經濟和技術力量的投入,並作為係統重要的組成成分之一,影響著係統的存在與發展。
什麼是環境
環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體或生物群體以外的空間,以及直接或間接影響該生物體或生物群體生存的一切事物的總和。生態學意義上的環境包括:非生物環境(物理的和化學的環境)和生態環境。光照、水分、氣候、土壤以及許多化學物質等統稱為非生物因素;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稱為生物因素。所有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形成生物的環境條件,其中有些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如光熱、水分、空氣和營養等,而另一些雖非必需,但都直接或間接地對生物生存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什麼是環境因子
環境因子是指自然環境中對生物生長、發育、生殖、行為和分布有直接或間接影響的環境要素。其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稱為生存因子。自然環境中的生態因子可分為氣候生態因子、土壤(或水體)生態因子和生物生態因子三大類。各類生態因子都自成係統,具有各自的生態作用,同時又相互影響和相互製約。
在生態因子中,可作為原料和能量輸入係統並能在係統中轉換為生物產品的因子,稱為自然資源因子。如光的有效輻射,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氮等。對農業自然資源來說,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多個自然資源因子相互結合,以自然資源組合的形式而存在,所以,要提高農業生態係統的生產效率,就應該優化組合係統內各種自然資源因子。
什麼是生境
生境是指一個生物體或其群落生長的具體地段內對生物起作用的生態因子總和。任何生物有機體的生長和發育都是在一定的具體環境的不斷影響下進行的,不同生物對環境的要求各不一樣,也就是說,特定的生境條件下生長著特定的生物種或生物群落。
什麼是人工環境
人工環境是指人工控製、建造或影響下所形成的生物生長的環境因素,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人工環境指在人為作用影響下,使自然環境發生局部變化所形成的影響生物生長的環境因素。狹義人工環境是指在人工控製下的生物生長環境。像人工開辟、經營、管理的農田、草地、防護林、圍欄草場、自然保護區內的一些人為控製防護措施等,都屬於廣義人工環境。像溫室栽培、地膜覆蓋、集約化養殖等,尤其是現代化的人工氣候室、人工生物培養室等都是模擬自然環境的狹義人工環境。人工環境打破了自然環境時間性和地域性的限製,為社會提供了更多的動植物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