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生物多樣性現狀如何

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其豐富程度占世界第9位。我國的野生動物和植物分別占世界總數的98%和99%,我國陸地森林生態係統有16大類和185類,區係豐富,生態類型多,為野生動、植物棲息和繁衍創造了優越的條件,我國陸地的野生動、植物有80%以上物種在森林中生存。然而由於天然林生態係統的破壞,致使野生動物棲息繁衍地日益縮小,加上人為亂捕濫獵,導致物種數量減少和瀕臨滅絕。據有關資料,我國有15%~20%的物種處於瀕危和受威脅狀態,包括4600多種高等植物和400多種野生動物。近幾十年已絕跡的高等植物就有200多種,野生動物有10餘種,還有20多種瀕臨滅絕。

生物多樣性有什麼作用

生物多樣性不僅為人類提供了巨大的經濟價值,而且更重要的是體現了無法用貨幣衡量的科學價值和美學價值。其作用主要有五個方麵:

1.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為農業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當今人類栽培的各種食用作物和飼養的家畜、家禽都是通過人類長期的勞動實踐,改造野生動植物的本性而來的。野生動植物是農業文明的火種,經過人們長期觀察、選擇和馴化大量野生動植物,在農業上培育豐富的優良品種,使我們能夠得到各種各樣的農、林、畜、漁產品。

2.為人類提供藥物來源。發展中國家80%的人依靠野生動植物作為藥物來源,發達國家40%以上的藥物依靠自然資源。例如,許多抗生素就是微生物和代謝產物,在控製和消滅許多人類的傳染疾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3.為人類提供了各種工業原料,如木材、纖維、橡膠、造紙原料、天然澱粉、油脂、毛皮等。例如,我國有可提供木材的植物2000種,纖維植物1200種,橡膠植物50種,芳香油植物350種,工業油植物500種,編織用植物150種。

4.生物多樣性保存了物種的遺傳基因,為人類繁殖生物良種和發展生物工程技術提供了遺傳材料。例如,野生植物是一個巨大的遺傳基因庫,我國豐富的農作物原始種群和野生親緣種就是其中培育新品種的重要基因庫。用它們作為外源基因,可培育出更多、更有價值的栽培作物新品種。

5.生物多樣性為維護自然界生態平衡,保持水土,調節氣候,促進物質良性循環等方麵起著重要作用。例如,我國有環保植物幾百種,其中具有觀賞價值、美化環境的植物500種,可指示汙染的植物160種。此外,還有許多固沙、固氮植物,它們都是保護生態環境的“功臣”。

能源不足為什麼會造成生態破壞

農業生態環境惡化問題的產生,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農村能源的嚴重緊缺和結構的不合理。為了解決燃料不足的問題,農村大量砍伐樹木和使用作物秸稈、牲畜糞便為薪柴,造成林草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肥力下降等生態問題。許多地方陷入了“山光、地瘦、人窮”的惡性循環之中。

農村生活能源供應短缺,使農、林、牧業的協調發展受到影響。秸稈和牲畜糞便在農村有多種用途,除作燃料外,還要作為肥料養地,秸稈還作為飼料喂家畜和作為輕工業原料。同時秸稈直接燒掉,燃燒率極低,隻能利用生物質中所含能量的極小部分,灰燼中隻留下一些鉀肥,而大量有機質和氮、磷等植物營養成分均被燒掉。這樣一方麵造成農村飼料、輕工業原料缺乏,另一方麵造成秸稈和牲畜糞便等有機物不能還田,使土壤養分日益減少,土壤變得貧瘠,特別是有機質得不到補充,就會破壞土壤結構,改變土壤理化性狀,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從而使農作物減產,反過來秸稈數量也相應減少,進一步造成燃料和畜牧業飼料的不足,同時加劇了對林草植被的破壞。我國除了大量林木被用作薪柴外,農村每年燒掉的秸稈約占秸稈總量的65%,相當於損失6000萬噸腐殖質。據普查,全國農田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值低於15%,其中15億畝含量不足07%,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由於秸稈用作燃料而不能還田,這是生態平衡失調的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