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層有什麼作用
在離地麵20~30公裏的高空,有一個奇異的空氣層,這就是臭氧層(見圖2-1)。它的存在,就像給地球撐起了一把無形的巨大保護傘,從而使生活在地球上的芸芸眾生免遭一場可怕的災難。因為,一旦地球大氣中失去了臭氧層,陽光中大量的紫外線以及各種太空射線便會乘虛而入,穿越大氣層對地球上人類和生物造成傷害,使地球上的田園、森林枯焦,鳥獸、人類消亡,地球將會成為一片淒涼荒漠的焦土。正是由於臭氧層擋住了大部分太陽紫外線和各種從太空射來的高能射線,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了天然的保護屏障,才使地球有如此的生命力。
令人遺憾的是,人類有時並未注意到這一點。飛機在高空中飛行時排出的廢氣,煙囪冒出的濃煙,汽車排出的尾氣等,都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氣體和其他有害的化學物質。這些東西彌散在大氣中,與臭氧化合,致使臭氧層中的臭氧含量越來越少。
由於臭氧層遭到了人為的破壞,超量的太陽紫外線已經在給地球造成危害了。據科學家研究,臭氧層耗竭造成太陽光中紫外線大量輻射地麵,對人類及其生存環境將造成極為嚴重的後果。有人估計,如果臭氧層中的臭氧含量減少10%,地麵不同地區的紫外線輻射將增加19%~22%,皮膚癌發病率將增加15%~25%。紫外線輻射增強,對生物產生的影響和危害將令人不安。有人認為,它將打亂生態係統中複雜的食物鏈與食物網,導致一些主要生物物種滅絕。有人估計,它將使地球上2/3的農作物減產,進一步導致糧食危機。紫外線輻射增強,也會促進全球氣候變暖。
為了使地球免遭禍殃,世界許多國家都建立了有關科研機構,專門研究如何保護臭氧層。大力開發利用太陽能、風能、潮汐能、地熱以及氫能、原子核能等新能源,消除空氣汙染,是保護臭氧層的根本辦法。《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國簽訂的《京都議定書》終於在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這標誌著人類對環境的保護又邁進了一大步。
酸雨是什麼雨
酸雨是指酸堿度小於56的大氣降水(如雨、雪、霧、露等)。一般認為,酸雨是工業和民用燃煤或燃油後產生的二氧化硫等硫化物和氮氧化物排放到大氣中,在水蒸氣的存在並經氧化作用下,轉化為硫酸和硝酸而成的。特別是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元凶。
據有關資料,在歐洲大約有6500萬公頃的森林遭到酸雨的侵襲,瑞典北部地區降雨酸度從20世紀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增加了9倍。據估計,瑞典上空的有害氣體,有1/3是“偷越國境”進入的,有害氣體可合成硫酸多達100萬噸,使瑞典廣大森林地帶的土壤顯著酸化,嚴重時大批樹木成片死亡。美國五大湖地區工業汙染造成的酸雨,對美國和加拿大邊境地區的森林和野生動物造成了嚴重的破壞與危害。酸雨使河湖酸化,影響水生生物的生長,嚴重的會使水體中生物絕跡。如挪威南部的5000個湖泊已有1750個變成無魚湖。酸雨還滲入地下,使地下水酸化而受到汙染。酸雨造成土壤酸化,肥力減退,嚴重影響農作物生長。
我國的酸雨狀況也令人擔憂。據調查,酸雨問題涉及22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約占國土麵積的68%以上。特別是在川、黔和兩廣部分地區,而以重慶地區最為嚴重,莊稼和森林深受其害。如1986年夏天,一場夜雨使重慶巴縣幾萬畝水稻枯死,南山馬尾鬆大片死亡。我國每年因酸雨造成260萬公頃農田受災,經濟損失達20億元以上。
我國目前有什麼新的環境問題
我國目前新的環境問題已經凸顯,環境汙染呈現複合型、壓縮型,增加了解決問題的難度。我國江河湖海有機汙染依然嚴重,同時湖泊和海域又出現以氮、磷為主要汙染物的富營養化問題。不少城市飲用水源地已監測到許多微量的有毒有害化合物,直接影響人的健康。大氣中顆粒物和二氧化硫汙染尚未解決,大城市由於機動車的快速發展,氮氧化物及其帶來的光化學煙霧汙染呈明顯加重趨勢。除了大氣和水汙染之外,土地汙染也日益突出,直接影響食品安全。廢舊汽車、家電造成的汙染也成為新的環境問題。放射性汙染威脅也在增加,國內已有6萬多枚各類放射源,每年還以15%的速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