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農業建設麵對的是農村生態經濟係統,因此,生態農業模式實質上就是指某一給定的區域或經營單位,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生產及農業經濟發展形勢,是一個具有係統性、可操作性,能調動廣大農民參與的優化生產與迅速發展經濟,且能可持續利用自然資源的具體方式。

生態農業模式的哪幾種主要類型

生態農業模式的類型很多,主要有以下三個類型:

1.時空結構型。這是一種根據生物種群的生物學、生態學特征和生物之間的互利共生關係而合理組建的農業生態係統,使處於不同生態位置的生物種群在係統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更加充分地利用太陽能、水分和礦物質營養元素,是在時間上多序列、空間上多層次的三維結構,其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均佳。具體有果林地立體間套模式、農田立體間套模式、水域立體養殖模式、農戶庭院立體種養模式等。

2.食物鏈型。這是一種按照農業生態係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規律而設計的一種良性循環的農業生態係統。係統中一個生產環節的產出是另一個生產環節的投入,使得係統中的廢棄物多次循環利用,從而提高能量的轉換率和資源利用率,獲得較大的經濟效益,並有效地防止農業廢棄物對農業生態環境的汙染。具體有種植業內部物質循環利用模式、養殖業內部物質循環利用模式、種養加三結合的物質循環利用模式等。

3.時空食物鏈綜合型。這是時空結構型和食物鏈型的有機結合,使係統中的物質得以高效生產和多次利用,是一種適度投入、高產出、少廢物、無汙染、高效益的模式類型。

什麼是北方“四位一體”生態農業模式

北方“四位一體”生態農業模式是一種庭院經濟與生態農業相結合的新的生產模式。它以生態學、經濟學、係統工程學為原理,以土地資源為基礎,以太陽能為動力,以沼氣為紐帶,種植業和養殖業相結合,通過生物質能轉換技術,在農戶的土地上,在全封閉的狀態下,將沼氣池、豬禽舍、廁所和日光溫室等組合在一起,所以稱為“四位一體”模式(見圖4-1)。

1.具體形式:在一個150平方米塑膜日光溫室的一側,建一個約8~10立方米的地下沼氣池,其上建一個約20平方米的豬舍和一個廁所,形成一個封閉狀態下的能源生態係統。主要的技術特點是:

(1)圈舍的溫度在冬天提高了3℃~5℃,為豬等禽畜提供了適宜的生產條件,使豬的生長期從10~12個月下降到5~6個月。由於飼養量的增加,又為沼氣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2)豬舍下的沼氣池由於得到了太陽熱能而增溫,解決了北方地區在寒冷冬季的產氣技術難題。

(3)豬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使日光溫室內的二氧化碳濃度提高了4~5倍,大大改善了溫室內蔬菜等農作物的生長條件,蔬菜產量可增加,質量也明顯提高,成為綠色無汙染的農產品。

2.經濟效益:

(1)蔬菜增產,如冬季黃瓜、茄子1平方米可增產2~5公斤,增收5~6元,年節省化肥開支約200元。

(2)溫室育豬可提前150天出欄,降低成本40~50元。

(3)沼氣點等年節電60元,節煤130元。

(4)改變了北方地區半年種田半年閑的習俗,也改變了冬閑季節“男人打麻將,女人玩紙牌,鄰裏吵架和打罵”的陋習,促進了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

(5)農村庭院麵貌整齊、清潔、衛生,完全改變了“人無廁所豬無圈,房前屋後多糞便,燒火做飯滿屋煙,雜草垃圾堆滿院”的舊麵貌。

什麼是西北“五配套”生態農業模式

“五配套”生態農業模式是解決西北地區幹旱地區的用水,促進農業持續發展,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模式。

1.具體形式:每戶建一個沼氣池、一個果園、一個暖圈、一個蓄水窖和一個看營房。實行廁所、沼氣、豬圈三結合,圈下建沼氣池,池上搞養殖,除養豬外,圈內上層還放籠養雞,形成雞糞喂豬、豬糞池產沼氣的立體養殖和多種經營係統。

2.特點:以土地為基礎,以沼氣為紐帶,形成以農帶牧、以牧促沼、以沼促果、果牧結合的配套發展和良性循環體係。

3.好處:“一淨、二少、三增”,即淨化環境、減少投資、減少病蟲害,增產、增收、增效。每年可增收節支2000~4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