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該縣已成為全國無公害茶葉、無公害蔬菜基地縣和全國生態農業示範區之一。
磐安縣怎樣發展生態農業
浙江省磐安縣從本地的實際出發,按照生態學和經濟學的原理,根據本區域的資源特征,以“整體、協調、循環、再生”為基本原則,合理開發利用當地資源,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增加物質和科技的投入,保護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有效地防止農業環境汙染及資源的破壞,保持生態和經濟的良性循環,努力實現農業的優質、高產、高效,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利用率、資源利用率和資源環境保護率,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產品增強市場競爭力,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統一,使農業生產得到可持續發展。該縣生態農業建設的主要目標是:
1.麵源汙染控製:嚴格按照綠色農產品生產技術標準組織生產,全麵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到2007年,全縣年使用化肥總量減少20%,各類農作物專用肥使用量達到30%以上;農膜回收率達到90%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100%;病蟲害綜合防治率達到85%以上;安全、節能、無汙染的太陽能和沼氣普及率達15%以上;規模化畜禽飼養率達60%以上,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汙水處理率達90%,汙水排放處理率達90%以上;糞便資源利用率達到70%以上。
2.綠色產業:到2007年,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建立無公害基地,有標誌牌識別,麵積占基本農田的60%以上,其中50%通過省級以上認證。綠色和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生產實現全程標準化,標準化生產普及率達90%以上。主要農產品獲得綠色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標誌,無公害率達到100%;省級以上優質名牌產品麵積比例達到50%以上,產品有商標或標識。
3.組織管理:大力發展各類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到2007年,參加專業合作社的農戶占總農戶數20%以上。建立完善的綠色農產品生產與銷售的管理機製,完成縣級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建設,在主要農產品市場建立農產品質量速測點,保證農產品安全,質量穩定,優質品率高。
4.農民收入:通過發展和增大農業龍頭企業,逐步形成龍頭企業+基地+農戶和合作社組織帶農戶的經營機製,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得到較大提高,達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5%以上。
5.科技進步:在保護基本農田和保持糧食自給生產能力的前提下,繼續大力調整農業結構,發揮資源優勢,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更加明確。繼續實施“種子種苗工程”、“沃土工程”,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平衡配套施肥技術、無害化技術、生物技術和無公害生態養殖技術等,到2007年,生態農業技術到位率提高20%以上,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增加15%以上。
武寧生態農業三位一體的效益如何
素有“青山秀水”之稱的江西省武寧縣,近年來,站在經濟發展戰略的高度,發揮優勢,堅持打“生態牌”,大力推廣“養殖+沼氣+種植”三位一體的生態農業模式,促進了農村社會經濟良性發展。平堯村依山傍湖,村民房屋掩映在路綠樹成蔭的果園中,一排排整齊的果樹當圍牆,一幢民房仿佛一座山間別墅,全村300多戶人家,全部走上了生態農業產業化“種養沼”之路。例如,村民徐鴻建一家發展果園200餘畝,生產柑橘、楊梅、枇杷、板栗等果品。同時利用果園的天然條件,每年放養鵝、雞1000餘隻,出欄生豬30多頭,又利用豬糞發展沼氣,全家年收入達10萬餘元。走進他的家,看不到一般農戶的髒亂,灶台上沼氣嘶嘶作響,沒有一絲煙塵,庭院四周是果樹,滿眼綠色和生機。像平堯這樣的村莊,在武寧縣190個行政村中占65%以上,像徐鴻建這樣的農戶,在武寧縣已達3000多戶。“養殖+沼氣+種植”的生態農業經濟,促進了綠色農產品產業化發展,黃薑開發有限公司、錦福食品、達輝食品、園中園食品等一些龍頭企業脫穎而出,又促進了生態農業的規模化發展。發展生態農業,不但使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也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去年,武寧縣農民人均收入達2676元。農民曹江民辦生態果園,經濟效益不菲,浙江客商實地考察後,以股份形式一次性投資60餘萬元擴大種養規模,如今他的果園由先前不足80畝發展到300多畝,並建立起了花卉、盆景培育基地。
江蘇省沿江高效花木產業帶是怎樣建設的
江蘇省揚州市為了發揮沿江地區傳統花木生產優勢,培育壯大全市花木產業特色,規劃在沿江16個鄉鎮現有花木生產基地基礎上,建設“沿江高效花木產業帶”。2000年,項目區花木麵積已發展到2萬畝,占全市花木總麵積的80%以上,年實現花木營銷產值2億元。“沿江高效花木產業帶”項目實施以來,基地生產規模迅速擴大,花木生產麵積達202萬畝,占全市花木麵積的95%,實現產值102億元。其中江都市丁夥、曹王、花蕩3個鄉鎮花木麵積達118萬畝,丁夥鎮花木麵積500畝以上的專業村2個,100畝以上的專業組8個,10畝以上的花木專業戶49個。郊區建成2250畝的花木生產基地,生產各類盆花250萬盆,觀葉植物5萬盆,微型盆景150萬盆,草坪10萬平方米,鮮切花100萬支。花木市場體係建設步伐加快。江都曹王至花蕩十裏花市,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擴建和完善,擴大經營麵積1萬多平方米,新增攤位200個,花木年交易額達2000萬元。花木經紀人隊伍迅速發展,江都市丁夥鎮花木經濟人隊伍發展到150人,其中經紀人大戶陳洪順年經銷花木3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