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水量,提高了有限水資源的利用率,屬於“資源型”節水。而降低作物耗水係數是節約了水分的消耗,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屬於“效益型”節水。因此,真正意義上的節水農業是節水增效的農業,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特征。

3.節水農業的綜合技術特征。

節水技術與土壤、肥料、作物品種、耕作製度、栽培技術、植保技術、農業設施等措施密切聯係,具有綜合的特征,具體可分為工程節水技術、農藝節水技術和管理節水技術,其中每一類節水技術又包括許多方麵。

(1)工程節水技術主要包括:降水蓄積和灌區改造技術、減少輸水係統水分損失的工程技術、行走式農機灌溉技術、田間工程技術、設施節水灌溉技術等。

(2)農藝節水技術主要包括:適水種植技術、抗旱育種技術、農田保墒技術、培肥地力、水肥耦合技術、化學抗旱節水技術等。

(3)管理節水技術主要包括:水資源合理開發和優化配置技術、地表水地下水聯合運用技術、劣質水開發利用技術、墒情監測與控製灌溉技術、產權與水價管理等。

水技術

一、農作物節水灌溉形式

1.管灌。

管道輸水灌溉是把低壓管道埋設地下或鋪設地麵,將灌溉水直接輸送到田間。常用的輸水管多為硬塑管或軟管。該技術具有投資少、節水省工、節地和節省能耗等優點,與土渠輸水灌溉相比,可節水30%~50%。

2.微灌。

微灌有微噴灌、滴灌、滲灌和微管灌等。將灌溉水加壓、過濾,經各級管道和灌水器灌水於作物根係附近。微灌屬於局部灌溉,隻濕潤部分土壤,對部分插播作物適宜。微灌技術的節水效益更顯著,與地麵灌溉相比可節水80%~85%。

3.噴灌。

將灌溉水加壓,通過管道,由噴水嘴將水噴灑到灌溉土地上。噴灌是目前大田作物較理想的灌溉方式,與地麵輸水灌溉相比,可節水50%~60%。

4.關鍵時期灌水。

在水資源緊缺的條件下,應選擇作物一生中對水最敏感,對產量影響最大的關鍵時期灌水,如禾本科作物的拔節初期、抽穗期、灌漿期和乳熟期,大豆的花芽分化期和盛花期等。在關鍵時期灌水可提高灌水的有效利用率。

5.改變地麵灌溉水方式。

改土渠為防滲渠輸水灌溉,可節水20%左右。在習慣大水漫灌或大畦大溝灌溉的地方,改寬畦為窄畦,改長畦為短畦,改長溝為短溝,控製田間灌水量,提高水的利用率。

二、旱作農業節水技術

非灌溉旱作農業是通過旱地農業結合一係列旱作技術措施,不斷提高地力和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靠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實現農業穩產,使農林牧業綜合發展的農業。具體而言,就是在幹旱、半幹旱和半濕潤易旱等地區,即年降雨量在250~800毫米的地區,不靠灌溉而是采取一係列抗旱農業技術進行農林牧生產的農業。

目前可推廣應用的旱作農業節水技術主要有以下九種:

1.旱地農田基本建設技術農林牧業統一規劃,山、水、田、林、路合理布局,平整土地,修水平梯田,把跑水、跑肥、跑土的“三跑”田變成“三保”田。興修梯田時要做到死土搬家,活土還原,增施有機底肥。

2.旱地農田土壤抗旱耕作技術包括季節適時耕作技術、坡地集水耕作技術、少耕免耕技術等。

3.水土保持技術工程措施上包括打坎,築農田地埂,挖魚鱗坑、山地水平溝等。生物措施包括退耕還林還草,擴大地表植被覆蓋。

4.旱地草田輪作與休閑作物種植技術調整作物種植結構,采用抗旱性植物,避免重茬,合理輪作。

5.改進施肥方法熟施農家肥,增施綠肥與無機肥相結合,種植綠肥植物,采用科學配方施肥。

6.選育耐旱作物良種充分利用優良品種的抗旱性能。

7.抗旱播種法包括幹子早播、搶墒播種、挖墒播種、找墒播種、豐產溝播等。

8.地麵覆蓋栽培技術包括沙礫覆蓋、秸稈覆蓋、化學覆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