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滿足社會的各種需求,增加農戶的經濟收入。庭院經濟通過適當改造,能盡快生產出各種名、優、特產品,經濟效益高。一個普通庭院通過3~5年的時間就可以較快地改變成為高效的院落生態係統,盡快富民。
3.美化居住環境。庭院經濟可以把經濟建設和環境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既可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又美化了生活環境,使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實行高度統一。
庭院經濟還為新技術在農村推廣提供了一個有效的試驗點。
一、農家庭院生態循環經濟建設的可行性
農村庭院在相當長的曆史階段內仍然是我國人口生存發展的重要場所,從我國農村庭院曆史發展的事實可以看出,不管是社會戰亂還是自然災害,始終沒能使農民離開自己的庭院,戰火焚毀了、大水衝走了,當這些災難過去以後,一個個農村庭院就像火中的“鳳凰”一樣,一次又一次的“重生”。從另一方麵講,我國13億人口中有50%~60%世代居住於農村庭院,農村庭院生態係統在相當長的曆史時期內仍然會是一個穩定的係統。因此,如何通過農村庭院生態工程,改善農村庭院的環境質量和提高農村庭院生態係統的生產力,應當是我國麵臨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戰略問題。
全國18億~2億個農家庭院占地麵積近一億畝,它們不但是培育、發展、恢複農業勞動力的唯一所在,同時也是發展農業生產的一個重要“基地”,是我國農業生產係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農村庭院是我國畜牧業生產的重要基地之一。當前我國市場上供應的大部分畜產品,基本是在農村庭院與其周邊零星土地上進行的分散生產的。比如,目前我國北方地區推廣的庭院塑料大棚、養殖場、沼氣池建設科學搭配的“三結合”形式,不但解決了北方冬季牲畜的取暖問題,又可以使家畜排泄物直接進入沼氣池生產出農民生活需要的清潔燃料——沼氣。這種工藝技術不但提高了家畜的生長速度,解決了農民生活用燃料的需求,防止了牲畜糞便對環境的汙染,同時又可以為農業生產提供優質的有機肥料(沼氣肥)。
增加農民收入,使貧困農戶盡快擺脫貧困,是我國農村發展麵臨的一個迫切任務。在農村庭院生態工程實施過程中,根據環境建設與經濟效益協調的原則,通過對農村庭院資源的高效益開發和利用,可以使農戶取得很高的經濟收入。很多農民形象地說:“小小庭院巴掌大,伸手抱個金娃娃。”
目前,農村尚有數量巨大的剩餘勞動力不能得到合理安排,尤其是一些年齡較大、文化水平較低和廣大婦女勞動力的就業就更加困難。我們知道,農村庭院生態工程本身就是一種資源集約和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因此,發展農村庭院生態工程必然是解決我國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尤其是農村的老年人和婦女勞動力就業的重要途徑。
二、農村庭院生態循環經濟發展實踐
1.農村庭院生態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一。
某縣根據農民大都居住在庭院裏的特點,於2004年初起推廣“豬—沼—果—燈—魚”富民生態模式,獲得初步成功,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
該模式主要是充分利用農戶庭院,以沼氣建設為紐帶,養5~8頭豬為沼氣池提供原料,產出的沼液用以淋庭院周圍果園的果樹,並在果園中間挖個8~20平方米的魚池,魚池上方安裝沼氣燈,晚上點亮沼氣燈吸引趨光蛾類,飛蛾被沼氣燈灼傷跌落魚池中,成為池魚的佳肴。這種庭院生態種養模式,既充分利用了能源,提高了產出率,又有效減少了農藥的施用量。目前,該縣20個鄉鎮建立了庭院生態種養模式範點,惠及農戶6000多戶、農民2萬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