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前沿編(5)(2 / 3)

麵對21世紀的機遇和挑戰,該做的事還很多,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厲兵秣馬,積草囤糧,我們將無往而不適,無往而不勝。麵對新世紀,廣播播音將向高遠的時空走去。

“字正腔圓”的藝術風範——簡論夏青的播音藝術

夏青的語言藝術,字字珠璣,真是言不盡意;夏青的播音創作,博大精深,的確書不盡言。

播音,是廣播電視傳播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一項“出聲露麵”的創造性勞動,是一種有聲語言(包括副語言)的創作。

我們的播音,要傳達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要自覺地發揮黨、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功能,“教育和鼓舞”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實現我們的戰略目標和最終理想。

夏青的播音,嚴格而堅定地遵循著這一創作原則。他以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創作態度,字斟句酌、高屋建瓴的創作理念,鍾愛祖國、關注時代的創作熱情,莊重嚴謹、鏗鏘有力的創作風格,不斷強化著他的創作活動。從一個字音到一次播音,從日常播出到重大任務,從正常工作到緊急情況,從自己準備到幫助別人,他都毫無例外、毫不放鬆地全身心投入。

夏青的播音,像齊越的播音一樣,已經達到了藝術的高峰。他們從未脫離播音創作的根基,因為隻有在這個根基上,才會綻放奇香異彩的花朵。

播音創作,絕不僅是悅耳的聲音、清晰的口齒就能勝任的。但是,不悅耳的聲音和不清晰的口齒肯定不會有上乘的播音作品。

多年來的“重文輕語”現象、崇尚日常口語的自然主義,往往使我們忽視悅耳的聲音和清晰的口齒在播音中的重要作用。至今,還有這類觀點的影子,徘徊在一些人的心目中。

夏青的播音,真正達到了“字正腔圓”的境界。他那明亮圓潤、渾厚堅實的聲音,他那清晰純正、韻律悠揚的詞句,造就了一種悅耳動聽的形式美。這種形式美,產生了先聲奪人、引人入勝的聽覺效應,僅此,就使人百聽不厭、樂此不疲了。

“字正腔圓”,像寬敞平坦、一覽無餘的大道,像碧藍如洗、一望無際的天空,可以包容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人、事、情、理;而字不正、腔不圓,隻是一路泥濘和一片井天,靈動的思維和豐富的生活到這裏便被滯留和窒息了。

“字正腔圓”是話語的一種美的敘述方式,應該有更多的人學習它,掌握它。拒絕它、貶低它,可能有千萬種理由,不過,一言以蔽之,吃不到葡萄,隻好說葡萄是酸的。

當然,夏青的“字正腔圓”,還有更深刻的內涵。

夏青的“字正腔圓”,不僅隱含著時代的高度、曆史的厚度,還呈現著大國的風度。

五千多年的古國文明,傳延到今天,廣博的積澱,精深的承續,建構了中華民族的輝煌形象。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後,在廣播電視迅猛發展的過程中,又展現了她的“愛憎分明、剛柔相濟、嚴謹樸實、親切生動”的黃鍾大呂式的風貌。新中國的播音風格,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廣播電視增添了獨樹一幟的景觀。

夏青的播音,在“字正腔圓”中,洋溢著一種陽剛之美。莊重嚴謹,規整大方,鏗鏘有力,明快灑脫,形成了巨大的邏輯鉗力;主次分明、重點突出,特別精到地運用了停連技巧,既一氣嗬成,又切分細密,顯示了有聲語言的頓挫之妙。一頓一挫,放得開,收得攏,聲音中止而意蘊豐厚,深化了內涵,強化了節奏,給聽眾創造了心馳神往的思辨空間。

夏青尤為擅長“宣讀式”播音,但絕不照本宣科,而是有的放矢,有感而發,舉重若輕,言之有物,既有理性的張揚,又有感性的點染。從駕馭全局到微細處理,都做到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毫無粉飾,毫不做作。

語言功力,更集中地融彙著創作主體獨特的人生經驗、生命感悟和語言習得。夏青的語言功力,沉鬱規整,猶如杜甫的律詩,用字老到,出語驚人,是播音中深厚的現實主義風格的代表人物。他在這條路上達到了曆史的高度,其中,自有成才的規律在。

播音創作,帶有明顯的時代印記,播出的節目如此,創作的依據如此,表達樣式、語言樣態更是如此。延安時期的播音風格,同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氛圍融合;新中國成立以後,又有翻身解放、當家做主和曆次政治運動的氛圍對播音風格的影響;改革開放、經濟建設,使播音風格進入了思辨、豐富的層級。各個時期都有自己的代表作,展現了播音創作空間的深廣和播音創作理想的高遠,進一步證明了播音創作的黨性原則和喉舌功能。60年代初期的“大文章”,文化大革命中的“高調門”,在播音史上,仍有它們的曆史意義和認識價值,不應一筆抹殺。割斷曆史、脫離時代的論述和研究,都不是鄭重的、實事求是的態度,不利於播音藝術的發展。研究夏青的播音藝術成就,也要采取曆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