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7章 後記(1 / 1)

這本文集整理稿件的時候,北京奧運的聖火傳遞到了四川境內,離奧運會開幕還有50天了;四川汶川大地震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百感交集,不知如何言說。隻能盡力而為,略表寸心。

前些日子,我應某出版社之約,去錄了數篇古文。我自己準備得很充分,一心想高質量地完成。但是,當我走進錄音棚之後,十分吃驚。錄製間狹小而髒亂,空氣汙濁。錄音室雖較寬,可是沒有桌子,稿子沒有地方放,一直在手裏拿著,茶杯得放在地上。頂燈昏暗,當然不會有台燈。我隻能戴著眼鏡,眯著眼睛看稿子。直立的話筒無法下調到合適的位置,要用比平時大得多的力氣,努力提高了聲音,聽起來才有感覺。竟沒有“對講”,必須戴著耳機。由於錄製過程並不順利,雖然我的錯誤不多,但竟錄了幾個小時,加上審聽,總共有六個鍾頭!我已經七十多歲了,哪裏承受過如此殘酷的折磨!後來,眼睛模糊,聲音嘶啞,耳朵生疼。這根本不是“語言錄音室”,原來是錄樂曲的,絲毫不具備語言錄音的條件和設備!這次錄音,我切身感受到,什麼是“忍氣吞聲”,什麼是“委曲求全”!我鄭重提醒大家,今後錄音,首先要考察錄音棚的情況,遇到這種條件簡陋、設備殘缺、技術落後的地方,不要“隨遇而安”。而要堅決拒絕錄音!否則,達不到質量規格,對不起聽眾,也對不住自己!即使拿到一點“得不償失”的勞務費,也是“為他人作嫁衣裳”,必定悔不當初,愧疚尤深!雖然這是個別人的作為,卻損傷了整個出版社原有的盛名和信譽。

這本文集出版之前,恰逢神七問天、漫步太空、勝利凱旋。振奮和自豪,油然而生。有感於繁榮富強的祖國日益昌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舉世矚目,我隻能竭盡綿薄,並寄厚望於後起之秀。

我們的學術隊伍日益壯大,學術論著越來越多,但是,仍不乏陌生者、誤解者、輕蔑者、排擠者。這就需要在“深化”的同時,切實做好“啟蒙”工作。讓有聲語言的創作、研究和教學,形成鼎足而立的堅固支撐,把中國播音學的學科建設引向高遠的時空,引向國家強勢學科之林,引向世界公認學科之列!改革開放30年了。在這30年中,播音主持藝術的實踐、教學和理論,都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從傳播觀念到節目形態,從專業隊伍不斷壯大到學術水平逐步提升,業績顯著,碩果累累。但是,格調低下、話語粗糙、文化含量不高、審美追求迷亂的現象仍然存在,有待改善。“偉大的事業培育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動偉大的事業”,這是多麼令人振奮的聲音!

盡管道路是曲折的,隻要我們堅持不懈,迎難而上,“獨樹一幟”的未來,必定屬於我們!

感謝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的同誌們,是他們,熱情舉薦這本書的出版,毫不猶疑地做出了決策。特別是責編李水仙博士,冒著酷暑,犧牲休息時間,爭分奪秒地付出了辛勤的勞動!

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

廣播電視研究中心廣播電視語言研究所

張頌寫於2008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