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胡適談教育:讀書應於不疑處有疑(5)(3 / 3)

實用主義教育曾在美國產生過重大影響,為美國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為社會生產培育出了更多的優秀人才。正是看到了這種情形,胡適也企圖通過實用主義批判中國舊的封建教育製度,以此來引領社會產生積極性變革(最終獲得了成功)。為了讓實用主義與中國當時的社會實況進行有效融合,胡適還做出了一些積極探索。他不僅將實用主義教育思想融入中國近代社會,同時還根據中國社會的實際情況和傳統教育中有利的方麵,將這種教育方式改造成適合中國人學習的特有方式,以此來實現實用主義教育方式的中國化。

從民族工業的不斷發展所帶來的社會變革來看,胡適的實用主義教育主張有著很明顯的針對性,他認為中國教育應該同世界文明潮流接軌,應該有選擇性地吸收西方先進的教育思想,以此來完善中國的教育思想。他看到了大學教育在西方社會發展曆程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認為教育應該重視對人們人格獨立性的培養,最重要的是要重視教育對社會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推動作用。他的這些思想和主張,大多受到了杜威實用主義思想的影響,同時胡適也根據自己的實踐、研究,總結出了眾多比較合理的教育方法。他不僅從理論上闡明了現代教育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還從實踐上給予了有力證明。這主要表現在,胡適回國之後在一些演講中對中國教育製度中存在的弊端的公開批評上。可以說,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對胡適教育思想的變化,甚至是中國學術界和教育界均產生了十分重大的影響。

此外,胡適還深受蔡元培的影響,並對其“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教育精神十分讚賞,而且他在很多教育實踐中都依據這種精神進行辦學。胡適在出掌中國公學期間,頻頻效法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教育方針,進行民主辦學,對學校冗雜的教學機構進行了精簡,並打破學校的門檻製度,從社會上招賢納士,因而聚集起來一批優秀的師資力量。胡適注重求學務實、自由講學之風,同時也積極培養學生們奮發向上的精神。作為中國公學的校長,他主動開設了多門課程,並與學生們一起參與各種體育活動,與學生們形成了良好的關係,做到了教書育人。

胡適出掌公學期間,獲得的成績是斐然的——為社會培養了許多優秀人才,其中羅爾綱、吳晗等人皆成為一代名宿。此外,胡適還對當時的國民黨政府進行了批判,指出其在文教政策中的一些失誤(這些都是合乎當時時宜的)。

20世紀30年代之後,胡適的政治傾向逐漸轉向國民黨,並在很多事情上與其達成一致意見,這對胡適所從事的教育活動也產生了極大影響。這種傾向在胡適出掌北大之後,表現得尤為明顯。在學生鬧學潮期間,他一直站在國民政府的立場上反對學生罷課,並積極地為國民政府說話。但是,胡適在學製改革以及教學管理上所做的貢獻,是不可抹殺的。尤其是在其出掌北大的一段時間裏,所提出的建立原子物理研究中心的建議,是極具戰略眼光的。

無論是胡適出掌公學,或者是出掌北大期間,他最關心的都是大學教育和研究院工作。但當時社會經濟還不夠發達,所以大學教育遠沒有中小學教育來得迫切。隻不過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經濟也逐漸迎來了新的發展,大學教育的重要性將逐漸受到世人的關注。胡適注重對西方教育觀念的吸收和引進,並將新式的教育理念融入學校的改革中來,同時他還提出了一係列具有創建性的建議。這對中國後世的高等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