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他們都是好孩子(1 / 1)

剛在電腦前坐下,老公拿著一幅畫給我看,讓我猜猜畫上是什麼。這是一幅字畫,我看了半天也沒有看出來是什麼。老公告訴我這是他的名字,問我能不能猜出是誰送的。我想肯定是學生送的,並且是成績好的送的。他搖了搖頭,驚喜中帶著得意地對我說,這是他們班一個成績最差最調皮的的學生送的,還專門跑到一個字畫巷裏找人寫的。沒有想到吧!

從老公的言語中可以看出他收到這份禮物的意外和驚喜。同時我也深深地陷入思考之中。

在我們的心目中,好學生的定義就是:那些遵守紀律,聽話的學生才是好學生,那些好好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才是好學生,也是被老師捧在手心上的,因為這些學生可以減少老師工作中的麻煩,讓老師少操心,更是這些優秀的學生能給老師帶來榮耀與光環。誰不喜歡那些優秀的學生呢?

可那些課堂不遵守紀律,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卻經常成了班裏勞動的對象,沒有人關心,老師對他們也是怒其不爭,因為他們給老師帶來隻是麻煩與頭疼。

有人這樣給差生和優生編了一首詩:

“優生”做好事——德才兼備

“差生”做好事——不務正業

“優生”愛勞動——保持勞動本色

“差生”愛勞動——隻能幹幹這個

“優生”答對問題——到底具有真功夫

“差生”答對問題——瞎貓碰上死老鼠

“優生”愛說話——直爽開朗

“差生”愛說話——癲癲狂狂

“優生”上課做小動作——天真有趣

“差生”上課做小動作——搗蛋調皮

“優生”不愛說話——深沉

“差生”不愛說話——悶壞

“優生”是我的——掌上明珠

“差生”是我的——下飯小菜

難道差生真的就什麼都差?優生就什麼都優嗎?

我們教了這些年的書後,經常會有這樣的感悟:那些曾經讓我們頭疼,經常被我們批評又恨鐵不成鋼的差生,後來見到我們卻是最有禮貌的,而那些曾經被我們這些老師捧上了天的優生見到我們卻是要麼頭也不抬,要麼就是把頭抬高高的從我們身邊走過。

至今還記得我教過的一個學生,當時那可是在全校出了名的調皮,經常與人打架,還逃課,因為家庭的原因,也沒有人管他,曾經氣得我哭鼻子。可就在前年,這個學生從深圳回來,專門來看了我,說當年念書的時候給我添麻煩了,也為自己曾經不聽老師的話而後悔。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但是,很多時候也會出現相反的現象,其實這個現象很值得當老師的我們思考,“優生”往往是成績優秀,而且也是很聽老師的話,遵守班級、學校的紀律。在老師的眼裏,這樣的好學生也就會擁有很多的榮譽,什麼三好學生,優秀班幹部都是這些學生。而那些差生,也就是因為學習上的差,由此讓所有的人都認為這樣的學生什麼都差,怎麼看怎麼不順眼,看到就煩。

可是很多時候卻不是這樣,一些優秀的學生因為得到的愛太多,頭上的光環太亮,使他們沒有了謙虛與仁愛,更沒有了感恩之心。他們認為所有的優秀都是自己應該擁有的,這就是為什麼多少年後,老師能記得那些優秀學生,而那些優秀學生卻記不得自己曾經的老師。

再看那些差生,別說榮譽了,老師不批評就不錯了,雖然也想努力,但總覺得眼前茫然,時間一長,家人、老師、同學看待自己的眼光,那就是差生,從此也就戴上了差生的帽子。作為老師,在內心想一想,很多差生是不是自己培養起來的?因為每個孩子的接受能力與理解能力不同,所以不要把所有的孩子都用一個標準來衡量。那些所謂的差生,其實更需要我們老師、家人的關心與溝通。

不要因為他是一個“後進生”,我們就對他橫挑鼻子豎挑眼,吹毛求疵;也不要因為他是“優等生”,我們就對他百般寵愛,那隻是他接受能力好而已。

所以,我們不要把學生分成差生與優生,他們其實都是好孩子,這就要看我們用一種什麼樣的眼光來看待,以及用什麼樣方式與他們交流與溝通,讓他們走進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