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洪遠,《進一步穩定農業的基礎地位,加強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http://www.rcre.org.cn/ztyj/rcre-a1-2.htm33.田紀雲,《回顧中國農村改革曆程》,炎黃春秋,2004年第6期。

34.王國宇,《論晏陽初鄉村建設的方法論思想》,船山學刊,2005年第2期。

35.王偉光主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論與實踐》,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年2月。

36.溫家寶,《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為新農村建設提供體製保障》,溫家寶總理在全國農村綜合改革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06年9月1日。

37.溫鐵軍主編,《新農村建設理論探索》,北京: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團,文津出版社,2006年5月。

38.夏英,曹新明,《印度東北地區農業的開發》,載於牛盾主編,《世界農業問題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年。

39.辛波,《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轉移支付製度變革》,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06年8月。

40.永豐,《黨對革命根據地農業多種經濟成分的政策》,《北京黨史》,2004年第2期。

41.張利癢,《可資借鑒的八種新農村發展模式》,光明日報,2006年4月10日。

42.張培剛,《農業與工業化》,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年。

43.張雨林,《我國城鄉關係的曆史考察(上)》,中國農村經濟,1989年第9期。

44.鄭新立,《全麵深化農村改革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村工作通訊》,2006年第9期。

45.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46.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中國現代化報告2006》,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47.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新華社,北京2006年3月16日電。

48.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室,《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2005年11月7日。

49.宗義湘,《加入WTO前後中國農業支持水平及政策效果研究》,(博士學位論文),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06年6月。

50.朱道華,《農業經濟學》,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年。

51.橋本壽郎,《戦後の日本経済》,岩波新書398,岩波書店,1995年。

52.鶴田俊正,《戦後日本の産業政策》,日本新聞社,1982年。

53.Ban,Sung Hwan 1975,The New Community Movement in Korea (Part One).Working Paper of Korea Development Institute,April.

54.Bruce F.Johnston &Peter Kilby.Agriculture and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economic strategies in late developing countrie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5.

55.Carolyn Dimitri,Anne Effland and Neilson Conklin, 2005, The 20th Century Transformation of U.S.Agriculture and Farm Policy,USDA,EIB-3.

56.OECD,2005,OECD Review of Agricultural Policies: China, Paris.(中文版:李先德等譯, 《中國農業政策回顧與評價》, 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年11月)。

57.WTO,2003,Trade Policy Review:United States, WT/TPR/G/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