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13“水下魔鬼”怪事多
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域,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像飛機似的怪物,一下子躍出水麵,以優美的姿勢在水麵上“展翅飛翔”。這些就是蝠鱝,它們像扇動翅膀一樣慢慢振動自己特有的大鰭,時而在海麵下悠閑地戲水,時而在空中翻筋鬥,煞是好看。
據說,蝠鱝飛起來有2米高,堪稱海洋動物裏的飛行家。而當地的漁民卻習慣地叫它“水下魔鬼”,這是怎麼回事呢?
水下魔鬼為哪般
見過蝠鱝的人,都會覺得這家夥太醜了。沒錯,它的長相的確醜陋,身體扁平,頭又寬又大,兩側長著一對叫頭鰭的肉足,頭鰭翻著向前突出,可以自由轉動。蝠鱝就是用這一對頭鰭驅趕獵物,並把食物撥入口內吞食的。而它的嘴就長在兩個肉足之間,而且嘴不是圓的,是方的。蝠鱝不僅醜陋,而且身型也很大,一般長達數米,體重達數千克,最大可達6米以上。
說來有趣,蝠鱝很喜歡搞些惡作劇。有時,它故意潛遊到在海中航行的小船底部,用體翼敲打著船底,發出“呼呼,啪啪”的響聲,使船上的人驚恐不安。有時,它又會跑到停泊在海中的小船旁,把肉角掛在小船的錨鏈上,把小鐵錨拔起來,使人不知所措。過去漁民們不知道是蝠鱝在搗亂,還以為是魔鬼在作祟,所以就稱它“水下魔鬼”!
和鯊魚是親戚
蝠鱝這個名字雖不好聽,並且還是鯊魚的近親,但它並不凶猛,性情很溫和。它緩慢地扇著大鰭,在海中悠閑地遊動,並用前鰭和肉角把浮遊生物和其他微小的生物,撥進自己寬大的嘴裏。
據說,有一名水下攝影師在水下工作時,遇到一條體翼寬達2.3米的大蝠鱝。當攝影師躍到它的背上,它不但沒有反抗,反而讓攝影師騎在它的背上,作了一次長時間的遨遊。不過,它的個頭和力氣常使潛水員害怕。因為它一旦發起怒來,隻需用它那強有力的雙鰭一拍,就會碰斷人的骨頭,致人於死地!所以,它又有“魔鬼魚”的外號。
搞不懂的謎
對於蝠鱝們精彩絕倫的飛行表演,有的科學家卻不以為然。他們認為,這些家夥飛起來雖像一架兩棲飛機,可它們平常並不願意在空中滑翔。因為,在空中飛翔時,空氣的阻力要比水的阻力小得多,如果鰭稍一彎曲就會讓它們翻跟頭。讓人叫絕的是,它們還會大搞圈地運動。這可不是在搶地盤,而是為了填飽肚子。在水下,它們在一個地方圍成一個個圈圈,將小魚或者小型浮遊生物等獵物趕到一塊兒,然後再慢慢地享受美味。
其實,蝠鱝是原始魚類的代表,在海洋中已經生活了1億多年。它們身上蘊含了很多謎團,這些醜陋的家夥為什麼會一大群聚在一個地方,一呆就是幾天?它們飛出水麵僅僅是為了好玩嗎?它們是在驅趕身上的寄生蟲,還是在練習捕食?或許隻是嬉戲而已。時至今日,人們仍無法搞懂它們。
妙妙果味派
神秘的魔鬼
蝠鱝是魟魚的一種,對於它在海洋世界中的活動,人們了解的並不多。由於體型巨大、行蹤神秘,蝠鱝又被人們稱作“魔鬼魚”。2006年,澳大利亞著名的“鱷魚獵人”就是在水下意外遭到一條蝠鱝的攻擊而不幸喪生的,這一事件也給這種生物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最近,日本一家水族館記錄下了一條人工飼養蝠鱝的產子過程,這在全球範圍內是第一次,也為人們研究它的生長過程和習性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114-115吃掉魚寶寶
人常說,虎毒不食子。可你知道嗎?海洋中有些看似溫順的魚兒,卻會吞食它們剛剛出世的“魚寶寶”,據說這一現象經常發生,而且犯下如此“罪行”的大多都是雄魚。
體力不支吃寶寶?
魚兒為什麼要吃自己的孩子呢?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曾嚐試去解釋這一現象,他們想,是不是雄魚在照料幼子的過程中,產生的饑餓反應讓它們吞下幼子呢?當時,有一位專家說,雄魚要照料太多的幼子,它不得不呆在“家”裏,吃掉少量幼子,這可能比冒險外出尋找食物要明智得多。
於是,在實驗室裏,科學家給那些擔任“育兒保姆”的雄魚足夠多的食物。他們想,如此一來,雄魚就不會吞食自己的後代了,然而,不管食物多麼充足,那些魚兒依然本性不改,照吃自己的孩子不誤。
寶寶身上營養多?
看來,這種假設並不準確。不得已,科學家們又提出了另一種假設。他們認為,幼魚可能為成魚提供了某種豐富的營養,而這種營養恰巧又是附近海域所沒有的。為了證實這一觀點,科學家找到牙買加附近海域的一種小熱帶魚做實驗。
準備充分後,他們將魚兒分成兩組,其中一組喂一種營養豐富的藥片,另一組則完全由它們自己捕食。實驗結果表明,那組喂了藥片的魚兒長得既壯又大,因為它們獲得了充足的營養。唯一遺憾的是,它們仍然會吞食小魚,而且吞食的數量絲毫未減。
為爭氧氣吃掉寶寶?
既然食物和營養都不是魚兒食子的原因,那一定另有原因了。有科學家做了這樣一個試驗,把一種熱帶魚的幼子分別放進不同的水池裏,每個水池裏的小魚數量各不相同。一段時間後,他們發現,不同水池裏的幼魚,其發育情況各不相同,水池中的魚兒越密集,其幼魚的成活率越低,反之就越高。
科學家們推測,這種不同是由水中的氧含量所決定的。在魚兒少的水池裏,小魚獲得了充足的氧,所以它們的存活率就高。可推測歸推測,要想真的揭開謎底,還得有更多的證據才行。
謎底揭開了
科學家將擔任“育兒保姆”的雄魚放進各個水池裏,看它們如何表現。結果,在那些缺氧的水池裏,雄魚吃掉了更多的幼魚。這樣一比較就會發現,兩者的差異十分明顯,在缺氧的水池中,雄魚吃掉的幼魚要比其他水池中的多40%。
這讓科學家有了主意,看來雄魚之所以要吃掉一些幼魚,是為了使其他幼魚獲得更多的氧。而且雌魚產卵總是避開缺氧的環境,蝦虎魚的產卵數就與水中的氧含量成正比。而一些雌魚在選擇配偶時也受含氧量的影響,在氧氣充足的水裏,它們更喜歡已經擁有大量幼魚的“成熟父親”;在缺氧的水域裏,它們就更加青睞那些沒有幼魚牽掛的雄魚了。
這個謎底終於被揭開了。原來,不僅人類需要氧氣,魚兒們也在用自己的方法讓更多的魚寶寶生存,看似殘忍的行為,實屬無奈之舉。
妙妙果味派
離不開老媽的嘴
有一種叫做麗鯛的魚兒,它會將寶寶放進嘴裏,但它們不是要吃掉它,而是為了將自己的寶寶放在嘴裏,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去。麗鯛魚屬於慈鯛魚科,顏色多樣,非常美麗,主要分布在非洲和美洲。它們既能在淡水中生活,又能在含鹽量為35%~40%的鹹水中生活。
116-117獨角鯨的牙齒
在寒冷的北極地區,有一種神秘的動物,它就是獨角鯨。這是一種身材不算高大的鯨,不過雖然它沒有藍鯨體積大,可卻有一對最為誘人的牙齒。這是一種十分長並呈螺旋狀的牙齒,最長的有2.7米,幾乎占到獨角鯨身長的一半。
一直以來,人們都把獨角鯨看做傳說中的獨角獸的化身,甚至一些國家的王室會把鯨牙當成驅魔的工具,足見這種牙齒在人們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牙齒竟然有感覺
獨角鯨名不副實,它前部伸出的那根長長的東西其實並不是角,而是牙。它的長牙不僅強健,還非常靈活,可以朝任何方向彎曲30厘米而不會斷掉。
有人通過研究發現,這種長牙其實是一種超強的“感應器”,是由密集的神經末梢組成的靈敏感覺器官,依靠它,獨角鯨就可以探測到水的溫度、壓力、運動和化學汙染的程度,例如鹽、水粒子的比例,而這些信息可以幫助它們了解某一水域中是否有它們的美食,保證了獨角鯨能夠在北極地區冰冷的水裏生存下來。
此外,這些長牙可能還具有觸覺功能,獨角鯨通過互相觸動長牙,確認另一隻同類的身份,並相互交流。
反著長的牙齒
一般來說,哺乳動物的牙齒裏麵是軟的,外層很硬,主要是為了抗磨損。讓人意外的是,獨角鯨的牙齒竟然“反著長”。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獨角鯨的長牙是從內向外生長的。也就是,裏麵很硬,像一根鋼筋,而外麵卻很軟,主要成分是蛋白質。這是因為獨角鯨長牙的牙骨質經常泡在海水裏,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不過,這倒讓它的牙齒更加富有彈性,在深潛時可以抵抗巨大的水壓。
更為有趣的是,獨角鯨牙齒的長度幾乎占到體長的一半,而雄性的長牙還會更長。而且它們的牙齒天生是直直的,上麵還有螺旋花紋,會繞著同一個軸心旋轉。科學家猜測,這種螺旋式的牙齒可以使破裂程度降到最低。
能賣錢的牙齒
在歐洲,古代的王公貴族都把獨角鯨的長牙看成寶物,並用它做成酒杯檢驗酒水是否有毒,或用它做成其他家具、飾物,來顯示自己的超凡脫俗和富有。據說在16世紀,英國女王伊麗莎白曾收到過一份禮物,這是一根價值高達1萬英鎊的獨角鯨牙齒。這些錢在當時足可以修建一座完整的城堡,由此可見,鯨牙有多麼貴重。
事實上,經過研究發現,獨角鯨最有價值的並不是牙,而是它的皮肉。在獨角鯨肥胖的身體下,有厚度達5—10厘米的脂肪,這些脂肪能提煉大量的鯨油,生活在北極的愛斯基摩人,就把這些東西當成美餐或用來取暖。
正是因為獨角鯨有這些價值,再加上人們對鯨牙的迷信,一些惟利是圖的人對獨角鯨下了毒手。在這些鯨生活的海域,他們用極其殘忍的方式大肆捕獵獨角鯨,讓人類的這一好夥伴麵臨著滅絕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