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戲劇電影1(1 / 3)

在電影出現之前,戲劇一直是人類文化生活中的一大門類。戲劇有悠久的曆史,是人類文化中璀璨的明珠。我國戲曲種類繁多,京劇被稱為"國粹",是近代中國戲曲的代表。梅蘭芳被稱為京劇"梅派大師"。此外,地方戲遍及全國各地,有300多種,影響較大、有名氣且被人津津樂道的,有評劇、豫劇、秦腔、黃梅戲、粵劇、越劇等。

一百多年前,電影開始走進人們的生活。功夫影帝李小龍,第一次讓功夫片登上了世界舞台。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戲劇和電影世界,看看裏麵的故事吧!

102-103 地方戲大看台

我國戲曲曆史悠久,是世界上一種獨特的戲劇藝術。由於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加上各地有不同的方言,因此,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地方戲。當然,這些地方戲是同流行全國的劇種,比如京劇相對來說的。據統計,地方戲遍及全國各地,有300多種,稱得上是世界之最。其中,影響比較大、有名氣而且被人們津津樂道的,有評劇、豫劇、秦腔、黃梅戲、粵劇、越劇等。接下來,簡單介紹幾種。

樸實動人的豫劇

《花木蘭》是豫劇大師常香玉的經典劇目,上世紀50年代被搬上大銀幕後,紅遍大江南北,其中“劉大哥講話理太偏”一段唱更是家喻戶曉。可以說,豫劇是我國梨園中的一朵奇葩。從常香玉的“紅白花”到馬金鳳大師的“一穆二花”,從古裝戲《花木蘭》、《穆桂英掛帥》到現代戲《朝陽溝》,豫劇可謂家喻戶曉,成為全國五大劇種之一。

豫劇原稱河南梆子,也叫河南高調,流行於河南及北方諸省。因為河南省簡稱“豫”,解放後定名為豫劇,是河南省的主要戲種之一。傳統豫劇劇目有1000多出,代表劇作有《對花槍》、《鍘美案》、《十二寡婦征西》等,現代戲有《朝陽溝》、《劉胡蘭》等。豫劇以唱功見長,樸實動人,它的唱腔流暢,節奏鮮明,馬金鳳以清脆婉轉的嗓音、圓潤醇美的唱腔,在戲劇舞台獨樹一幟,代表劇目是《穆桂英掛帥》。

通俗易懂的黃梅戲

“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提到黃梅戲,相信很多人會想起《天仙配》中的唱詞,它通俗易懂,深受觀眾的喜愛。黃梅戲舊稱黃梅調或采茶戲,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也是全國五大劇種之一,主要流行於安徽、江西、湖北等省的部分地區。它是以演唱為主的戲劇,是清道光年間以後,由湖北黃梅的采茶調傳入安徽安慶地區,並與當地民間歌舞、說唱音樂融合發展而成的。

《天仙配》是黃梅戲的經典劇目。故事講的是,玉皇大帝的七女兒感到天庭冷清,就鼓動六位姐姐去鵲橋遊玩,撥開雲霧偷看人間。七仙女看到人間農夫耕田、樵夫砍柴的景象,心存羨慕和向往。當她看到天柱山下的董永寒窗苦讀、父親病重無錢醫治時,美麗善良的七仙女與王母娘娘的義女張巧嘴密謀,偷下凡間,幫助董永。她倆衝過南天門,騰雲駕霧直飄人間……

變化豐富的粵劇

再來認識一下粵劇,粵劇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主要流行於廣東和廣西部分地區以及港澳地區,在東南亞和美洲華僑中也有相當影響。粵劇源自南戲,明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糅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台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功夫影帝李小龍的父親李海泉,就是著名的粵劇名伶。

值得一提的是,粵劇的每個行當都有獨特的服飾打扮,例如小生常飾演的角色文質彬彬,有時候甩袖,所以長袖稱為文袖。小武需要打鬥,短袖才方便演員動作,所以短袖也稱武袖。此外,最常見的化妝是“紅白臉”,先把整個臉塗上白色粉底,然後圍繞著眼睛及顴骨塗抹紅色胭脂。有時畫上長長的眉毛,並使用鮮紅色的口紅。代表劇目有《關漢卿》、《帝女花》等。

妙妙果味派

花旦常見造型

粵劇的行當原為十大行,有末、生、旦、淨、醜、外、小、夫、貼、雜,後被精簡為六柱製,也就是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幫花旦、醜生、武生。根據角色的性別、性格、外型等來分類的:“末”代表年老角色;“生”代表男性角色;“旦”代表女性角色;“淨”是性格剛強暴躁的男性角色;“醜”就是滑稽角色。

104-105 東方“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是西方戲劇界的大師,可你聽說過東方的莎士比亞嗎?他就是我國明代著名戲劇家湯顯祖。湯顯祖,字義仍,號海若。1550年出生在江西臨川一個書香門第之家,自幼聰穎無比,刻苦攻讀。青年時,他便因才華出眾、剛正不阿,拒絕當時的權臣張居正對他的拉攏,一直鬱鬱不得誌。

直到張居正死後,他才考中進士,後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禮部主事。當時正值明朝萬曆年間,朝廷十分腐敗。而湯顯祖對此極為不滿,連連上書揭露朝政的弊病,遭到貶官,直到被罷官歸田。

不朽的作品

湯顯祖在仕途上沒有施展出自己的才華,反而在了戲劇藝術上有所創造,代表作有《紫釵記》、《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其中以《牡丹亭》最負盛名,也是我國戲劇史上浪漫主義的傑作。

《牡丹亭》是一出愛情悲喜劇。描寫的是江西南安府太守杜寶的獨生女杜麗娘,在侍女春香的引動下,到後花園遊春。春光讓杜麗娘感慨萬千,她回到房中睡去,夢到一位風雅才子持柳枝和她在牡丹亭畔的梅樹下幽會。這以後,杜麗娘念念不忘自己的夢中情人,結果思念成疾,離開了人世。臨終,她畫了一幅自畫像,還題了首詩,托春香藏於後花園的湖石邊。杜麗娘在地獄裏,也不忘向判官打聽自己情人的名字,不料她的美貌和癡情打動了死神。

合家團圓

三年後,遊學才子柳夢梅來到後花園,恰好拾得杜麗娘的自畫像,感覺這不正是在夢中和自己幽會的小姐嗎?晚間,畫中人竟然出現在他麵前,向他表示愛情,並要求柳夢梅挖墳開棺,使她複活。奇跡真的出現了,杜麗娘複活了,她和柳夢梅一起來到京城臨安。在科考發榜前,柳夢梅找到丈人杜寶,向他述說了杜麗娘複生的事情。杜寶卻不相信,認定柳夢梅一定是盜墓賊,非要把他打入大牢,拒不接受女兒、女婿的愛情。正在這時,傳來柳夢梅高中狀元的消息。最後,經皇帝公斷,一家人團圓了。

這部戲歌頌了杜麗娘對封建禮教的叛逆精神,用浪漫手法表現了主人公的美好理想,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十分巨大,也很深遠。

湯顯祖和《牡丹亭》

《牡丹亭》是湯顯祖戲劇作品中最傑出的代表,凝結了他無數的心血。據說,有一天中午,他寫著寫著忍不住失聲痛哭起來。真有這樣的故事嗎?有專家考證,《牡丹亭》是他根據杜麗娘話本和流傳在江西南安大庾的女魂戀人故事創作的。劇中杜麗娘和柳夢梅是最平凡的人,可他們超凡脫俗的愛情是不受時空限製的。在塑造人物的藝術手法上,包括唱詞和道白,都十分新穎。

劇本問世後,立即遇到了能否用昆腔演唱的問題。為了符合昆腔表演,有人對劇本《牡丹亭》做了刪改,誰知湯顯祖聽了,十分不樂意,隨口說道:“我的劇本寧可不演,也絕不允許濫演。”可見,這位大師對自己作品的鍾愛程度。

106-107 有情人終成眷屬

經常聽人說,願有情人終成眷屬。這一願望是許多文學作品的主題,而《西廂記》是其中最為成功的戲劇。

《西廂記》問世後,就受到了百姓的歡迎,在中國文學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至今,流傳的明清刻本有100多種。凡是讀過它的人,無不為劇作的文字優美而讚歎,如同走進一座迷人的語言藝術寶庫,目不暇接。即便是現在,《西廂記》仍然以它獨有的藝術性活躍在舞台上,受到人們的讚賞。

雜劇之冠

先來認識一下《西廂記》的作者吧。王實甫,字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雜劇作家,與關漢卿、馬致遠都是元代偉大的戲劇家。關於他的生平介紹很少,一生的創作大約集中在元成宗元貞、大德年間,正值元雜劇的鼎盛時期。據說,王實甫早年曾經為官,做過縣令,後升任陝西行台監察禦史。後因宦途坎坷,常在演出雜劇及歌舞的遊藝場所出入,與當時的倡優交往密切。

晚年,他棄官歸隱,過著填詞吟曲、創作劇本的生活。如今,王實甫的雜劇僅存《西廂記》、《破窯記》和《麗春園》等十三種。其中最著名的《西廂記》共五本,在元代和明代就為人推崇,被稱為雜劇之冠。

相遇普救寺

《西廂記》不僅是王實甫的代表作,也奠定了他在元雜劇史上的獨特地位,稱得上元代雜劇創作中最優秀的作品之一。

故事發生在唐貞元年間,前朝崔相國病逝,夫人鄭氏攜小女鶯鶯送丈夫靈柩回河北安平安葬,途中因故受阻,暫住河中府普救寺。當時,赴京趕考的書生張生正好路過河中府,看望自己的同窗好友白馬將軍,不料他在普救寺偶遇崔鶯鶯和她的丫鬟紅娘。為追求鶯鶯,張生以寺中清淨方便讀書,也住進了普救寺。張生的住所與鶯鶯所住的西廂,隻有一牆之隔。有一天夜裏,張生來到後花園內,偷看小姐燒香,隨即吟詩一首,不料鶯鶯也和詩一首。這以後,張生夜夜苦讀,感動了小姐崔鶯鶯,她對張生產生了愛慕之情。

有情人終成眷屬

過了幾天,叛將孫飛虎兵圍普救寺,要娶鶯鶯為妻。鶯鶯寧死也不願被賊人搶去。危急關頭,張生先用緩兵之計,穩住孫飛虎,然後寫了一封書信給自己的朋友白馬將軍,讓他派兵前來打退孫飛虎。果不出所料,孫飛虎很快就被打退了。在酬謝席上,崔老夫人以鶯鶯已許配鄭恒為由,讓張生與崔鶯鶯結拜為兄妹,這讓張生和鶯鶯十分痛苦。看到這些,丫環紅娘安排他們相會。深夜,鶯鶯來到張生的書齋,兩個人訂下終身。

這件事讓老夫人覺察到了,她開始拷問紅娘,誰知紅娘卻據理力爭,並說服了老夫人。老夫人對張生說,如果想娶鶯鶯小姐,必須進京趕考取得功名方可。十裏長亭,張生和鶯鶯依依惜別,後來張生果然中了狀元,他回到普救寺,與鶯鶯終成眷屬。

108-109 跟著大師學變臉

說起川劇,就不能不提變臉。變臉和川劇,有如噴火和秦腔,皆屬招牌路數、看家絕技!不過,與川劇藝術本身的淵源和博大比起來,變臉則是小字輩,在20世紀,這種技藝才成形。相傳在古代,我們的老祖先為了生存,就運用了變臉,在自己的臉上用不同的方式勾畫出不同形態,以嚇唬入侵的野獸。而作為我國重要的一支地方戲,川劇則把變臉搬上了舞台,用絕妙的技巧使它成為一門獨特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