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躍武王剛
有專家強調說,轉型中的中國傳媒業充滿著發展中的變數。我們的理解是,應對和適應這個變數的關鍵還是人。報社作為文化新聞單位,其核心競爭力就是人的素質,所有員工從進入報社的那一刻開始就不斷地通過各類培訓來提高各項能力。但在實踐中我們發現,進入報社後的員工猶如完成高考的學生,繼續學習的自覺性和動力都明顯下降,而報社的性質又決定了所有員工必須不斷學習,及時更新各類知識,使自身能力素質與時俱進,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在此背景下,全員崗位技能大比武就應運而生了。
舟山日報社從2011年開始組織實施全員崗位技能大比武,現已實施了兩屆。2011年第一屆全員崗位技能業務大比武,確定10個比武項目,220名員工參加比武,23名員工獲得名次和獎勵。2012年第二屆全員崗位技能大比武,重新篩選10個項目,共有264名員工參加,29人獲得名次和獎勵。
一
傳統意義上的崗位技能比武都是集中在一些工勤類崗位,因為技術工種相對容易組織和評判,而全員崗位技能業務大比武則要複雜得多。我們通過兩屆比武,總的體會是要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一)參與的廣泛性
崗位技能大比武必須有廣泛的參與性,參與人員過少,也就失去了比武的現實意義。我們采取了排除法,45周歲以上的員工由於年紀偏大,適應能力相對減弱,可以不參加;報社各部門負責人、各比武項目負責人及項目評委、副高以上職稱的員工因為要參加大比武的組織和評審活動,也可以不參加。但為了鼓勵上述人員參加,又規定可以自願參加,並給予一定的獎勵。其餘員工都必須參加自己所在崗位的項目。考慮到文字校對項目的特殊性,校對和審讀不受年齡限製,均要參加本崗位項目。文字編輯和文字記者也必須參加校對項目,因為校對差錯最初就是在記者編輯環節,減少差錯必須從源頭抓起。其他報社員工除了必須參與本崗位項目外,還可以參與一個及以上不受部門、崗位和業務限製的項目。所有參賽人員都由大比武領導小組辦公室對其參賽項目進行資格審查。
(二)項目的合理性
大比武項目的設置必須全麵、合理、規範。全麵,就是大比武的項目要能夠涵蓋報社所有的重要崗位;合理,就是所有大比武項目必須與本崗位的日常工作相聯係;規範,就是所有大比武項目都有一套比較科學的考評體係和賦分標準。2011年第一屆全員崗位技能業務大比武的項目,是根據各崗位工作特點,經過反複商討,由各部門申報再進行篩選,最後確定了10個大比武項目,分別是文字編輯、文字記者、版麵設計、網絡綜合技能、網頁設計業務、文字校對、創意設計、財務業務、印刷業務和汽車駕駛等。2012年的第二屆全員崗位技能大比武,又在第一屆的基礎上進行遴選,淘汰了含金量不高、操作不成熟又難以賦分和評判的財務業務項目、網絡綜合技能業務項目和創意設計業務項目,新增加了廣告設計創意項目,新聞攝影項目和發行投遞項目,進一步體現了大比武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使比武項目進一步貼近員工崗位實際。
(三)評分的公平性
公平的評判方式,能使參與者心服口服,體現公正合理。比如校對比武的內容,主要就是針對平時新聞稿件經常出現的新聞常識性錯誤進行挑錯和改錯,主要就是看其文字校對業務能力和文字功底,與平時的工作緊密相關。其他以筆試為主的比武,分基礎知識和業務能力兩個方麵,要求密切聯係崗位實際,實際工作怎麼做就要怎麼比,不出難、怪、偏的題型。筆試題至少出三套以上,保證筆試公正性。對於文字記者、文字編輯等試卷中的主觀題,要五個評委賦分,然後取其平均分作為最後得分,保證分數公平合理。對於實際工作為主的項目,以實際工作中內容為主,比武項目都是工作中用到的技能,評判的標準有目共睹。